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呆瓜瓜

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凉山某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一帮三等公民 等吃饭 等下班 等发工资 呵呵

发表于 2011-9-1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报纸文稿不是单纯的文学稿件,还是有区别的,不必墨守陈规!
以你的标准去看某些大报,你会觉得他是处处错误,现在的报纸主要是传递信息与事实,而非是纯文学作品。
我现在就在学新闻专业,楼主未免有些挑刺,再说小报编辑记者水平水平有限,理解万岁!

发表于 2011-9-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

发表于 2011-9-12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花椒到手.

发表于 2011-9-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观察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妹妹123 的帖子

您说得对,新闻稿不等同于文学稿,因为新闻稿最基本的要求是客观、准确、真实。

您也说得很对“理解万岁”,毕竟报纸每天有几十万几百万的文字,要想一点错都不出是很难的,国内、国外的知名媒体呆瓜瓜也看过一些,但瓜瓜没有发现哪家的稿子经常性、习惯性地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就以南方周末来说,算是中国纸媒里做得最好的报纸之一,他们都避免不了错误的出现,所以专门设置了纠错版。

或许您觉得我过于挑剔了,但我也好奇您的老师是怎么教您新闻的,因为他忘记教您新闻写作最重要最基本的一课:语言文字表述要简洁,准确,严谨。严谨,也是一个媒体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严谨的态度,又怎么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准确、真实呢?


如果您以后也想从事媒体,诚恳地建议您还是别以该报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好,中国做得好的纸媒还是很多的,您如果还是学生,眼界更应该放开些。

发表于 2011-9-13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耍,呆瓜瓜有意思,学得真认真,凉山日报的总编如果看到这个贴,说不定会聘请你专门为报挑毛病,以提高文稿质量

发表于 2011-9-14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更新啊~

发表于 2011-9-1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对这种不负责的态度的媒体说不才行呀;P

发表于 2011-9-1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继续读报,那凉山日报天天漏洞百出。

发表于 2011-9-1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P:P:P

发表于 2011-9-1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得真仔细,报社不请你当编辑是他们的失误。:lol

发表于 2011-9-1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灰常英明,非常仔细,飞常敬业…………向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突然发现帖子居然成“精华”了,偶的眼泪哗啦啦地流哇,感谢热心网友顶贴,感谢版主慧眼识英才,更感谢给我提供无聊消遣素材滴某党报~你们给了偶动力,所以偶决定忍受阅读该报的折磨,继续更新~


感谢完毕,谈点感想吧。

如果通读该报的每篇文章,几乎在每篇文章都能发现语法错误,即便有呆瓜瓜这样的热心网友给他们一篇篇指出,但该报还是自我良好得很,不思悔改。唔,呆瓜瓜深刻理解了何谓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了。。。该报大概觉得语言表述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的传达。。。。关键是他们真的客观、公证地传达信息了么??偶很是怀疑,所以以后就侧重于从新闻的专业角度去看他们吧~~

发表于 2011-9-1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拭目以待。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报今日(19日)的一篇题为《我州577名考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首次启用无线电监测车打击高科技作弊行为》文章中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州经信委、州司法局合作,
首次在围绕考点设立了多个无线电监测点,启用无线电监测车,共同打击高科技作弊行为。"



————凉山首次启用无线电检测车打击高科技作弊行为????首次??


据呆瓜瓜了解,无线电检测作弊行为现在全国都常用,瓜瓜偶尔曾听无线电办的人员说过,仅是今年凉山州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有无线电监测滴。所以不晓得该报的这个“首次”依据从何而来?
难道记者首次听到,就代表首次使用么?费解ING。。。。

当然瓜瓜也是道听途说,希望能有了解的网友解答。

不小心又看到一个奇怪地句子:……首次在围绕考点设立了多个无线电监测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非遇到传说中的吞贴了~~辛辛苦苦打半天居然没了,再发一遍~~

该报19日的一篇题为《我州577名考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首次启用无线电监测车打击高科技作弊行为》文章中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州经信委、州司法局合作,首次在围绕考点设立了多个无线电监测点,启用无线电监测车,共同打击高科技作弊行为。"



————凉山首次启用无线电检测车打击高科技作弊行为????首次??

据呆瓜瓜了解,无线电检测作弊行为现在全国都常用,瓜瓜偶尔曾听无线电办的人员说过,仅是今年凉山州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有无线电监测滴。所以不晓得该报的这个“首次”依据从何而来?

难道记者首次听到,就代表首次使用么?费解ING。。。。

当然瓜瓜也是道听途说,希望能有了解的网友解答。

不小心又看到一个奇怪地句子:……首次在围绕考点设立了多个无线电监测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是该报19日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雷波: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http://www.lsrb.cn/html/2011-09/19/content_28404.htm

这算是该报的大稿子吧,如果仅从字数来看。
不过如果要从专业角度看,这更像政府公文,而不是新闻。

政府公文和新闻的区别在何处呢?
前者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充满八股遗风,内容枯燥,可读性差,其内容的真实性偶觉得很多时候都有待商榷,因为仆人为了政绩,总爱夸大其词,信口雌黄,谎话连天……

新闻也有格式(以消息来说,就分导语、主题和结尾三大部分),但并不固定,为了可读性,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当然前提是在内容客观、真实的基础上。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基于这个特点,所以新闻写作中总是要求要以事实来说话。

唔,扯远了,继续回到这篇讲述雷波工业园区的稿子。

1、该篇一段接一段陈述雷波工业园区是如何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但是从头看到尾读者都看不出这些消息来源于何处,莫非该报终于懂得惜字如金了?


2、该文首段说:"雷波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强工业,雷波磷化工业已列入凉山州重点发展的工业产业之一,该县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磷化工为主的雷波特色工业园区已被确立为凉山四大工业园区之一,正成“星火燎原”之势"

——现在每个省份都提“工业强省”、“工业强州”、“工业强县”,口号倒是大大滴,但不晓得当地百姓从中到底受益如何?当然,该报是党报,要顺应口号潮流,但是麻烦也悠着点用呀,您先拿点事实数据出来,告诉读者工业到底对该县工业有多大贡献,园区对该县贡献率到底有多大,而不是一个直接丢给读者一个“星火燎原”,让人想象无限。

3、当然,人家还是有事实和数据滴。譬如产业兴园部分,就介绍了项目规模、投资情况,但让人看起来却枯燥无味,为什么?呆瓜瓜想了想,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些大好形势落实到“人”身上。最吸引人的故事,里边一定有人,可惜该报往往把他们的读者置之不理,……好吧,偶承认,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很想了解的就是工业园区是否真如该文吹嘘的那么欣欣向荣?他们快速成长的同时是否有以环境为代价?他们以当地资源为发展的基础,那回馈了多少利益给当地百姓?

4、记者要有质疑精神,但该报只会“照本宣科”,只会照搬公文,基本无质疑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编者按是什么?

该报金阳,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一文  http://www.lsrb.cn/html/2011-09/15/content_28165.htm编者按如下:

“在与凉山日报驻金阳县记者站记者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金阳今年的旱情较其他地方更为严重,我们决定策划这样一条纵深稿件,以反映金阳的旱情及民生。几经商议,记者站的同志自告奋勇,提出要深入金沙江沿岸干热河谷的乡镇去采访,那里的旱情应该能够充分说明旱情的严重程度,两位记者冒着高温酷暑,用了一整天时间,深入对坪、热水河、德溪等乡镇,采写了这条来自基层的鲜活的新闻稿件。

——读者才不管你们稿子的灵感来源于何处,既然金阳旱情很严重,那就应该是你们的新闻点,是你们报道的职责,何必啰嗦地说你们是聊天中得知的,关读者P事哇?

——纵深稿件?其实偶不清楚该报的纵深稿件是指啥,但如果指深度性报道的话,这篇谈不上。没想到他们还“策划”了的,还“几经商议”,貌似该文成形还颇费了一番心思,没功劳也有苦劳啊。


——"几经商议,记者站的同志自告奋勇,提出要深入金沙江沿岸干热河谷的乡镇去采访,那里的旱情应该能够充分说明旱情的严重程度" 你们是记者,是编辑,是专业人士啊,怎么能在文中随便用“应该”之类推测估计的词语呢,而且居然用在编者按中,这也太随便了。

——两位记者冒酷暑前往现场采访令人敬佩,细节也多,文章部分内容也算鲜活,不过被这失败的编者案弄得“半死不活”了。


——该文的编辑大概是想交代背景,但是又没交代清楚旱情到底如何严重,影响如何大,反而都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和一些口水话。或者想表扬该报同志深入现场采访不怕晒不怕热的精神,可惜又表达得不够情深意切。所以读了这个编者案,除了觉得莫名其妙外,实在没啥感触了。

(何谓编者按: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百度得知)




二、何谓纵深稿?

1该文细节很多,据称是“纵深”稿,如果纵深稿算深度稿的话,内容就显得单一了:只说了高温干旱严重,对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作为读者,其实偶很好奇为何在金沙江边干旱却还是如此严重?干旱是金阳的传统,还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如果向来干旱,那么那里的地理、气候有何特殊处?政府多年来是否有作为,结果如何?如果是近几年才干旱的,又是何原因导致的?这几年的干旱程度是否有变化?


2、文中也提及了政府抗旱救灾的一些措施,罗列了一些数据,但仍旧没有回归到“人”身上,这些措施对缓解旱情救灾到底有多大作用,平均到每村每户受益度为多大? 这些问题该报基本看不到,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党媒的特点,他们善于苦中作乐,总能从灾难性事件中找到为某些利益团体歌功颂德的东西,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却一直欠缺着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发表于 2011-9-2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顶一次 等待楼主更新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