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210|评论: 85

广安全城面馆为何就煮不出一碗像样的面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2982_580.jpg
   今天笔者心情特别好,想和坛友网友狐朋狗友们来说说广安城南城北的面馆,广安啊,我的故乡,这么大一个城市,面馆上千家,可是我就想不明白,为何没有一家面馆的面条好吃?
   笔者决不是一定要拿面条“说事”,可别小看那一碗面条,很多餐馆面馆却煮不好,这煮不好也就是不好吃。笔者是上班簇,从小就喜欢吃面条,可是笔者对广安的面条是实在不敢恭维。现在大家都说生意难做,我看更多的原因是你做不好,你想想,就连一碗面都没办法把它做好,还有能力做好其他的生意?
   可能谈到面条,很多人都要说到广安的什么麻哥面,巷子面,猪肝面,其实没有一家的面条好吃。一般人就不要跟我谈面啦,因为笔者一辈子就爱这一口面条,要说吃过的面条就多啦,比如;什么兰州的拉面、上海的阳春面、四川的担担面、山西的刀削面,重庆的小面……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由于制条、调味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及各地。著名的面条有:
北京的炸酱面、龙须面;山东的福山拉面;济南的打卤面;蓬莱的小面;河南的烩面,糊涂面条,手工面叶,浆面条,捞面,炝锅面,卤面(俗称蒸面条)等;贵州的肠旺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兰州拉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上海的阳春面;广州的馄饨面(有馄饨、面线合成);香港的捞面(不同于北方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等。
  北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其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点。米粉,米线和河粉也是面条的种类。吃过国外的诸多品种,象朝鲜的拌面、日本的拉面等等,哦,对了,还有意大利面,记得好像是元代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发展起来的,所以我猜想这些外来的面条大概都应该源于中国吧,毕竟中国的面条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堪称世界之最了。      笔者以为,不管什么面,只要你做得好肯定就有人吃,我最难忘的就是几年前在重庆的小龙坎一家很不显眼的小面馆煮出的牛肉面,多少年了也难以忘怀,以后的几年又去了重庆,可是那个地方却已经拆迁了,为此我郁闷了好久。笔者近日发现,在广安的城北的五星街一个小小的地方由于有很多的机关单位在这里,上班簇们都懒得做饭就很多人集中在这里吃早餐,当然笔者也在其中,这里的面馆生意很好,不是因为面馆的面条好吃,而是因为离单位很近,所以在“将就着吃”,反正我是“谈面色变”因为这里大小面馆有8家,可是,却没有一家面馆的面真正好吃过,看着那些端出来的面条颜色倒是不错,可是却难以入口。

    在学习雷锋的时候,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由此,我想到广安的面条,那么,一个人吃一碗面条也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生活在广安却吃不到一碗好吃的面。
    还看?就没有了,赶紧去找一家好吃的面吧,找到了在贴文后面跟帖。最后,老规矩,留给论坛版主的话,本文具有娱乐和趣味性,更有告诉广安人如何把小生意做成大市场的寓意,置顶?高亮?看着办。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6-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找找也许 还有不错的

发表于 2014-6-1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渠江北路的巷子面还不错

发表于 2014-6-1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对面情有独钟的人,楼主说的很好。。

发表于 2014-6-1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有家三娃牛肉面不错

发表于 2014-6-1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22 发表于 2014-6-19 09:15
渠江北路的巷子面还不错

没去过!有机会去吃吃!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就当给在广安城南、城北开面馆的打广告!

发表于 2014-6-1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卖相就知道味道是非常不错的

发表于 2014-6-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1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十八梯的眼镜面吃过没得

发表于 2014-6-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建议楼主下次进面馆时一定要饥肠辘辘才去。
广安还是有很多好面馆的,如环溪二路中的鼎锅面、巴渝风情面、南郡羊肉面,民安上街的面馆;最难吃的是人民医院后门对面的,当然,那里价格要便宜些。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还是当年的面,下贴芋老人传,网友你怎么看?

发表于 2014-6-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广安也还有不少出名点的面馆,感觉没你说的那么差。
不要太挑剔了,本身早餐什么的吃面就是为了填肚子,小本生意不可能有多么精致。
另外,貌似广安人更喜欢吃米粉,暗桥粉馆应该不错。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mingshen7077 发表于 2014-6-19 10:45
芋老人传                                   周容    ...

译文(转贴):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6-19 11:51
要求太高,四川的吃的那么多你不说,现在生活好了就挑了

发表于 2014-6-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得找合自己口味的,包括味道、面条、软硬等等

发表于 2014-6-1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好不好吃,大部分是取决于其汤料。
我记得我们县城有一家馆子,煮的担担面很好吃,经常满座。结果后来去了成都,才发现那个不是担担面,只能算是干杂面,而且没有担担面那么多辣椒胡椒,但是我挺喜欢那种味道,不辣不麻,味道刚刚好,再配碗醋汤。
县城还有一家刀削面,杂酱的汤搭配两片菜叶,觉得比外面那些打着山西刀削面招牌的还好吃。
可能我的味觉不适应太油腻太辣,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感觉,让我对这些按理说不正宗的面条念念不忘吧~~~

发表于 2014-6-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饥不择食,饿了狗屎都好吃。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