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见我的偶像“四等公民”在社区晒他找到的各种山珍。于是在昨天的雨后,我也在林间去找“伞把菇”,突然发现树下长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东,这是神马?
出于好奇,我把它挖了出来:
咦,蝉的“脑壳”上长草了,这是什么:
赶紧上网查了查,我滴个神啦,居然是好东西。属于虫草一类滴,很是值钱的社。还等什么,赶紧挖呗:
足足挖了一“烧箕”:
巴适惨了:
我从网上“摆渡”到的资料:
蝉花(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俗称大虫草,属于虫生真菌;在全世界已经发现的530多种虫草中,金蝉花、冬虫夏草仅仅是其中的两种;是一种外形具有“动物”和“植物”形态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分枝开花,花粉为乳黄色也称为”蝉花孢子粉“,简单地说就是”种子“,具有繁殖功能。其形成过程是蝉的幼虫在蝉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逐渐转化为有性阶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蝉花孢子粉“,渐从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朵,故而称为蝉花。 药名:蝉花 别名:虫花、冠蝉、蝘花 汉语拼音:chanhua 英文名:Vegetable cicad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ria cicadae Miquel;Cordyceps cicadae Shing 有效成分:含肝糖、虫草酸、多种生物碱及麦角甾醇等。日本从虫 体部分分离出碱溶性蝉花多糖,为β-(1→3)葡聚糖。 蝉花含有大量甲壳质和氮等,其功能有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 生态环境:生于蝉幼虫上。 采收和储藏: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甘;寒;无毒 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 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中药化学成分:大蝉草果实含 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由D-甘露糖(D-mannose)和D-半乳糖D-galactose)以4:3比例组成。虫体部分含多糖CI-5N、CI-P及CI-A。 最古老的虫草 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而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竹蝉的野生蝉花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草(见百度文库吕迪《金蝉花》)。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这限制了蝉花大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