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祸首乃天然气 并非板块挤压(图) 发贴时间:2008-9-17 汶川8级大地震带来严重伤亡及破坏,大批学者及专家正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有专家指出,由于四川灾区地下蕴藏大量高压天然气体,经数百至数千年的挤压令岩层的空隙突然爆裂,导致大量山体崩塌及地裂,才是此次灾难的主因。 香港《文汇报》引述中国美国人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报道,该所地质灾害科研人员在所长朱日祥院士带领下,组成了约20人的综合考察组,6月14日起对汶川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展开了综合美国人考察。在历时3个月的地质勘察中,发现这次地震的成因有别于一般板块挤压而成。 研究小组发现,发生地震的龙门山区地底充满高压天然气体,并占据地下数个岩石空隙形成巨大的气囊,当气囊内的高压天然气体积压一定程度至冲出地面,令空隙爆裂挤压岩层造成,导致山体崩塌、地裂地鼓、大量山体开裂与松动,造成此次大地震。 川震时间较一般地震长 一般因板块挤压而成的地震,震动时间较短,而汶川地震为时却长约2至3倍,小组认为是数个岩石空隙先后在天然气压下爆裂所致。同时,灾区地上亦看见相信是从地底爆出来的煤层等碎石,与天然气爆裂的假设吻合。 岳中琦举例指出,位于映秀县地底的气囊内高压天然气体爆出,在地下沿断层向东北及西南方向传播,引发附近北川城、桂溪等地的高压天然气囊相继爆裂,导致附近地表的巨大破坏,如山泥倾泻及建筑物严重损毁。 天然气开采区灾情较轻 而映秀西南的中央及山前断裂带灾情较轻,小组认为正是由于附近的大邑、穷西、平落坝等地有开采天然气,令该地气压不高,未有形成气囊,故未有造成严重影响;而江油一带情况亦一样,所以该2个区域未有巨型地表破坏或破坏度较轻。 岳中琦又指,是次出现毁灭性倒塌的建筑物,多建在煤层、空隙、岩石洞室等地质上,相信两者有密切关系。而由于天然气体需要长期积压,他认为未来100年四川亦不会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有关小组正计划把研究资料整理并交给中央政府及于美国人报刊发表,相信对灾区重建选址及开采天然气都有极大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