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4.074073791503906px]
与南充市道德模范张群珍座谈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组织以“践行群众路线,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活动,着重调查山区村小撤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在西华师大高职学院团总支书记张春艳、学生科老师王竞武的带领下,由12名高职学子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开赴西充县大全镇,进行了为期5天的走访调查。实践活动得到西充团县委、大全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收集了大量素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层走访,调研村民真想法 大全镇地处西充、南部、嘉陵三县区交界地带,属典型农业乡镇。为确保调研数据科学有效,实践队选择了距离场镇较近的玉山沟村、福寿宫村,居中的庞家沟村、公子垭村,偏远的沙子岭村、何家堰村进行走访调查。走访中,实践队发现,大部分村社人口疏落,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各处村小均被废弃,有的改建成为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对于村小撤并,村民们看法不一:场镇周边的村民表示,撤掉村小合并为大全镇小学,整合了教育资源,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件好事;而远离场镇的村民则希望恢复村小教育,因村小撤并后,他们不得不到场镇上租房照顾孩子上学,这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给务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实践队还有幸参访了返乡休假的沙子岭村民、佛山市广亚铝模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程林和南充市道德模范、西充十佳文明公民、大全镇群珍餐馆老板张群珍。他们对村小撤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群珍说:村里的学生少了,村小自然就消亡了,就好比做生意,只有吃饭的人越多,生意做起来才越有劲。
干部座谈,了解政府新举措 在走访村社的过程中,实践队特别来到村委会,对沙子岭村支书贾思容、何家堰村支书冯中富、庞家沟村纪检员启别翠等村干部进行实地采访。村干部们对村小撤并优化了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普遍存在的租房供孩子上学导致的农民家庭负担加重、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在场镇上受到不良诱惑(如网吧)而侵害他人或被侵害等问题表示了担忧。 在大全镇政府,实践队与镇长苏杨进行了座谈。苏镇长从国家政策、生源、师资等方面分析了村小撤并的原因,表示村小撤并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苏镇长还和实践队员一起探讨了村小撤并系列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在生源集中的乡村以中心校的形式保留校点,又如开设校车等。 实践队还来到西充县城,采访了团县委书记雍国栋。雍书记对村小撤并也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解析。在如何解决村小撤并“后遗症”的问题上,他建议在村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三关爱”领导小组,专司其职。同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做好当地青壮年就近就业的工作,这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加强对地方就业政策的宣传。 问卷调查,收集大众普看法 问卷调查是调研活动的重要方式。7月8日恰逢大全镇赶集,实践队在场镇摆点做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家长卷、学生卷、教师卷。问卷调查得到赶集村民的积极配合,老人、中年人、妇女、小学生、初中生、小学教师,甚至当地民警都参与其中。鉴于暑假来临,学校已经放假,不便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集中问卷,实践队于7月9日来到西充县城,参加了由县关工委、教体科局、团县委、精神文明办联合举办的“快乐成长·放飞梦想”夏令营活动,活动间隙,实践队对来自西充县莲池乡、槐树镇等乡镇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数据,为本次社会调查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于7月9日圆满落下帷幕。虽然天气炎热、条件艰苦,但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村社民居,调查、收集材料,队员们希望通过调研初步了解村小撤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分析利弊并提出建设性建议,让更多的人一起关注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