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恒健(恒山),主任编辑;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著有二十万字游记类散文《蜀地秘境》(55篇),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著有二十四万字游记类散文《你不知道的四川》(44篇 待出); 2013年首届四川散文奖二等奖获得者。 此文刊发于<<青年作家>>杂志2014年6期。
雪山关
中国古代进出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有几个躲不过绕不开的雄关险隘。陕西方向,有雄踞于如剑奇峰间的剑门关;湖北方向,有对峙于滚滚长江边的瞿塘关;云南方向,有嵌镶于千仞绝壁上的石门关。这几处关隘,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威风八面。 读了蔡锷的一副楹联,方知在贵州方向赤水河四川一侧连绵不绝的群山之间,还有一座筑于古盐道之上的雪山关。此关海拔近1800米,筑于明代洪武年间,大概是为防止滇黔诸夷北犯而建,又因扼川黔盐运要道,顺便征收些过路钱。 由于明代以来川黔间并无多大的战事,锁钥黔滇的雪山关,浪得了一个“蜀南第一雄关”的虚名。如果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扳道工----护国将军蔡锷,在中国历史的列车好不容易驶出封建王朝的终点站,却又将倒退回去之际,在彩云之南拔剑而起,在雪山关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从而将列车重新引向了通向共和之路,它恐怕已在历史的长河里隐去、不再泛起波澜。 登 临
促使我前去瞻仰雪山关的,除蔡锷将军打响讨袁护国第一枪的壮举,也因为那副令人热血沸腾、正气凛然的对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蔡将军从昆明誓师出征,由滇入黔,至泸州纳溪一线与袁世凯的军队血战,征途千里,唯独在雪山关上吟出如此豪迈而壮丽的诗篇,一定是雪山关独特的景观与历史底蕴,拨动了他本已壮怀激烈的心弦。 雪山关遗址位于叙永县赤水镇黄坪村三社,坐落在叙(叙永)赤(赤水河镇)公路西侧几公里的山上。我们将汽车停在雪山关公路道班的大院里,便沿着大院对面的一条坎坷不平的机耕道向雪山关攀爬。这条路不是当年的盐运古道。原本通往雪山关且保存得较好的古盐道,是从叙赤公路边一个名叫关脚的地方开始的。我们游览的重点是雪山关本身,为节约时间,便选择了这条新修的比较快捷的土路。 这条土路,大部分路段挨着山脊,因此一路视野开阔。向雪山关所在的贵州方向望去,一座略无缺口的大山,如一堵巨大的城墙,遮断了我们的视线,这是四川盆地南缘最后的一列山冈。山冈背面,再往南,过赤水河,便是中国工农红军如走泥丸的贵州乌蒙山了。 时值初秋,一路的景象萧索寂寥,我没有遇到一个游人,连樵夫羊倌也不见踪影。当年护国大军翻山越岭时的人喊马嘶,已化为寒鸦秋虫的啼鸣。 雪山关出现在我们眼前,是突如其来。原来,我们脚下之路,基本上与雪山关处于同一海拔高度,绕过一个坡,雪山关几乎就在面前,以至于我们一时还不敢相信它就是雪山关。 如同大多数雄关一般,雪山关坐落在两座如挺拔的乳头的山峰之间,将狭窄的隘口完全阻断。而与其它雄关不同的是,它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堞,没有威风凛凛的敌楼,仅是一幢正面宽二十多米、高六七米的石砌房屋。不过,一道高近三米的拱形城门,明白无误地告诉叩关者,这是军防要塞。关门前的坡下,是那条蛇行斗折的千年古盐道,道上的一块块青石板在满坡的蒿草杂树丛中时隐时现,如一条蜷伏山沟的巨蟒的鳞片。 在这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驻足、不约而同地凝视雪山关。我们在校正着头脑中预设的雪山关的形象,我们在想象着护国军千万人马涌出雪山关的场面,我们仿佛看见蔡锷将军在雪山关前横刀立马、怒发冲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