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明被捕不投敌不告密也不死让党史大书特书
刘泰焰说法的何增甲、申秋成等人1934年冬被敌人逮捕后叛变,又“反水”的来历。这里的真假,何增甲和申秋成等人的“叛变”,敌人制造有“档案”;汪克明后来给组织也有很多能说“清楚”的材料。何增甲和申秋成等人已经就义死了,没人为他们说清楚。而汪克明还活着到天年,他有关系网保护。 是否因地方党史不能联系“十次路线斗争”讲在基层的反映,盐亭本地共产党人和游击队员在1934-1935年间,与来自通南巴苏区的汪克明执行张国焘路线存在政治矛盾,使汪克明假借被捕掩盖他的叛变告密。在这个特定时期,何增甲和申秋成带领的游击队遭受川内军阀敌29军的残酷清剿,被包围后,游击队地下党成立的临时特支组织决定,通过找关系营救,假借愿意集体收编,以保全这支武装。但当困境解除后不久,这支队伍又集体突围重新进行革命斗争。这使敌人恼羞成怒,不遗余力进行捕杀;在高灯镇遭大屠杀的那300多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来的。正是这种大屠杀,1945年前盐亭革命老区的地下党、游击队基本被扑灭。1945年后重建的地下党组织,都是盐亭本土在成都、绵阳等外地读书参加地下党的人,回县里才重新恢复的。在通南巴苏区时,汪克明是否就认识李井泉?不清楚。但李井泉政委杀回四川后,从对汪克明的处理,看来是欣赏汪克明的。应不应该弄清龙潭革命根据地1000多人的游击队的“叛徒案”的真假?还盐亭革命老区人民一个公道和清白?也许就是何开文书记说困难的来历。 据原盐亭县档案局赵天民局长说,盐亭县档案局保存的有关何增甲、申秋成的13个卷宗,他看过。13个卷宗看起来很多,但内面的纸张写的是毛笔字,字很大,一页没有多少字,像是口供。而有些卷宗保存在公安局,可能烧毁的一些。 总之,汪克明却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1934年10月汪克明被捕后,叛变没有?出卖过龙潭革命根据地1000多人的游击队没有?这次他是如何逃脱的?1936年夏他登报脱党,现在组织有没有对他进行过审查?解放后他顺利地参加工作,为什么对他那么宽松?其实从盐亭革命老区历史上的龙潭革命根据1000多人的游击队的“叛徒案”,是1949年李井泉书记带领解放军入川,1950年主政四川才开始处理和决定下来的看。这是否与汪克明不断以原中共三台中心县委书记的身份,向李井泉书记或组织申述辩解摆脱自己的责任,说是申秋成、何增甲等共产党员“告密”他,他才被捕,没遭敌人所杀。而申秋成、何增甲等带领的被敌人屠杀于塔泥坝的那300多共产党员的游击队战士,之所以被敌人包围后“投降”,是没有按照他汪克明中心县委书记当时的组织规定:“枪弹战斗,人亡枪亡”的战斗精神,变成的“胆小鬼”。被收编后,又参与敌人到安县“剿共”,就足够证明他们是“叛徒”。所以他们后来的“反水”,是假的。申秋成、何增甲和他们带领的300多共产党员的游击队战士被敌人追捕屠杀,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的死,换来让他汪克明改变了叛徒的面目,他汪克明被捕不投敌、不告密、也不死,让历史、党史大书特书这才是“真的”。再人云亦云。 汪克明达到了目的。盐亭教师“山笋”读了历史、党史,不是歌颂他汪克明“顽强文俊勇斗争”、“虽九死一生而未叛党”吗?有何根据?今天写的历史、党史,都讳莫如深。这是盐亭的悲哀。当然,何增甲、申秋成带领的龙潭根据地1000多人的游击队,在龙潭山沟里秘密集合开会时,被敌人用强大火力包围,游击队地下党成立的临时特支的组织决定,后来得没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没有?或者他们在骗取敌人收编脱围后,向上级组织补报过临时特支的组织决定没有?或者补报了,汪克明书记认不认可?李井泉书记认不认可?这都是天大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