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清风拂过,金黄的稻穗在帅乡大地随风摇曳,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然而,由于近期持续降雨,影响水稻的收割,不少农民充满了担忧。 怎样让这种担忧迎刃而解呢? 收割机带来了福音…… 机械化收割 省时省力效益高 9月5日,在东山镇保安寨村,乐至县新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操作手吴云中正抓住阴天无雨的契机,熟练地驾驶着一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着稻谷。他是当地村民刘定文请来帮忙收割水稻的。 眼看着这些已经成熟的稻谷被收割完毕,刘定文舒了一口气:“阴雨天气还要持续几天,而我家的稻谷已经熟透了,如果不能及时收割,我怕稻谷会在田里发芽。幸好现在有收割机,为我们抢收水稻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定文是保安寨村人,63岁,家里种了7亩水稻。由于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他与老伴在家。往年,每到水稻收割的季节,老两口自己收割需要10多天。 “以前,收割水稻很麻烦,要先把水稻割倒,然后用打谷机脱谷,工作量非常大。现在,收割水稻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我家7亩多水稻,1天半就收割完了,比以前自己收割快得多。”刘定文说。 刘定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前两年请了11个人帮忙收割水稻,500元/亩(不包吃),7亩就需要3500元。雇请农机收割,每亩花费240元,7亩田只需要1680元,可以节省1000多元。 “机械收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比人工收割可以减少损耗4%到5%左右。”吴云中说。 正是看到了机收水稻带来的好处,选择机收水稻的农民越来越多,帅乡大地刮起了一阵机收水稻风。 据了解,今年,除了本地的290台收割机在帅乡沃土作业外,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收割机也加入了水稻收割行列。乐至县计机收水稻18.5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70%,9月底全县水稻将收割完毕。 “组团”作业 “乐至农机”走出帅乡 “在乐至水稻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也到外地去帮别人收割。”吴云中一边操作收割机,一边对笔者说,“让他们享受收割机带来的便利。”(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今年,由乐至县农盼专业合作社、新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8个专业合作社组成的跨区机收队远赴隆昌、泸县进行跨区作业,共收割800多亩水稻。 为保证跨区作业顺利进行,乐至县相关部门及时为要跨区作业的合作社办理跨区作业证,保证在水稻成熟时收割机能及时进场作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指导,解决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农机手按操作流程规范作业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隆昌、泸县七八年前就有安徽、河北等地来的跨区收割队了,但是他们只收割靠公路边、田块大的。”吴云中对笔者说,“那些离公路比较远的、面积较小的田就只有当地人自己收割回去。” “对于已经有安徽、江苏、河北等机收队收割粮食的地方,我们乐至机收队并不占优势,并且我们收费比他们略高。”吴云中告诉笔者,“但我们跟他们比服务,我们同样有市场,打出了‘乐至农机’的牌子。” “乐至过来的收割队就不一样了,不管田大田小都要收割,并且还帮我们把稻谷拖到田边,运输也方便。”“他们收割很细心,自备农机跨田梯,从来都不破坏田坎,并且粮食浪费也少。”……接受过乐至收割队服务的当地人对“乐至农机”好评如潮。 如今,“乐至农机”凭着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当地人心,不仅发挥了农机的使用率,又拓宽了合作社增收渠道,还开辟了作业市场,为以后继续跨区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