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able=98%]
最近得知消息,彭山撤县设区,成为眉山市的第二个市辖区。在浏览了部分大小论坛,也咨询了一些老乡后,还是听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坛里彭山朋友不多,我不能作为代表,但还是有些观点可以分享
彭山于眉山的历史渊源不多介绍了,当然这也不是彭山设区的正面论据。
Q:为什么会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A:眉山是弱市,或者说起步晚,倒并不是说眉山的数据不好看,老百姓穷,而是在一些看得见的地方,横向比较其余地级市会显得落后。彭山虽然麻雀小,但在眉山区县中排前,弱市收编一个一般的县,会有顾虑。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在成都的强大虹吸效应下,彭山包括周边的县市,与成都走得越来越近,主要体现在消费,教育,医疗上,进而实现工作和置业。几年之间也不断有各种诱因,一会是合建工业园,一会是变区号,一会是扩权县,一会又是天府新区,再加上有人时不时煞有介事地释放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加入成都就变成“当初说好的”一件事。在不断与成都周围区县,特别是新津进行对比之后,这样的期待层层积累扩散,形成了很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改为眉山一个区的消息放出来,捅破了当初美好的期待,失落感演变成反对。三是担心此后彭山的发展会变慢,因为市本级肯定会进行财政搜刮,彭山自身财政也不差,人均全省前列。
Q:加入成都究竟能有多大的可能性?
A:这是很难说的事情,但就上面这一二十年对副省级城市的态度来看,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彭山也许有这个需求,全国太多的县也许都有这样的需求,但必要性还难以说服GWY
Q:扩权强县究竟带来了什么?
A:这几年,特别是扩权后,四川有几个县市发展很亮眼(数据上的),以仁寿简阳为代表的靠近成都的人口大县,还有就是像彭山这样小县。这部分县基本都是扩权的。两者刚好碰拢,很容易得出扩权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的结论。事实上仔细观察,这些发展得快的县,基本都是在扩权的基础上,又离成都很近。川中川南的许多扩权县,照样到死不活。难道扩权真的是决定性因素?江苏浙江的扩权县难道是扩权后突然变强而不是本身就已经很强了?有没有哪个县本来垫底扩权后突然跑前面去了?这样的县多还是少?这个问题只抛出来,不作分析和解答。
Q:县改区究竟意味着什么?
A:表面上看,有人的工资肯定会涨。那么对于老百姓,我们该关注什么?县改区,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个是土地,一个是财政。两个都很敏感。而且刚好是一亏一盈,所以不好说最后是赚了还是赔了。从大的层面上来说,区究竟是比县好,不管是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还是城镇建设,就业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全国所有的区和县拉出来比,县肯定是被爆到姥姥家,当然不排除有些县很牛。前面说到土地,区的用地限制明显小于县,极端情况可以实现100%城镇化。土地用来干啥?一是城镇建设,二是产业开发。通过提升工业经济来增加政府收入,从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实现对老百姓的反哺,从这点来说,区是得利的。还有就是财政。扩权县财政省直管,县按照一定比例上缴省上,县本级自己留着,省上再按照一定的套路通过专项资金把部分钱再拨到县上,当然这不是对等的,也不是按比例的。区也交税,只是交的对象变成市里,市里再按照一定的套路通过专项资金把部分钱再拨到县上,当然这也是不对等不按比例的。所以市里对县上的财政支持力度,决定在这方面是赚还是亏。可以肯定地说,县改区后短时间内肯定亏,当然这是看不见的,因为城市建设会有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过段时间后一般可以通过土地的释放将财政的萎缩弥补回来。
Q:作为彭山人,应该怎么看?
A:如果还是一心一意希望成为成都人,那么请直接跳过这一条。如果接受彭山不会加入成都的事实,请再接受下面的几个事实:
1. 眉山市本级财政比较紧张,彭山财政几年内肯定是亏的,但基本不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眉山市本级就只有丹棱青神两个小县的负担,市域内不会拉开太大差距。
2. 青龙的产业体系(可能包括牧马和谢家)肯定逐步被市上收编,往后彭山区自己的建设重点主要是城区(凤/彭/观部分)和下面一些其他乡镇。
3. 眉彭之间或多或少会走得更近,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对接,社会保障的对接,这对于本来就经常往返两地的人来说是利好,当突然对经常往返成彭之间的人来说没有负面影响。
4. 暂时还没有想好
最后,理性看待,保持必要的乐观,如果有牢骚,多想想到底对自己的生活能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上面有些不解的疑问,或许可以过几年再来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