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82|评论: 2

[转帖]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辞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1 17:49 | |阅读模式
(香港、北京综合讯)中国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与金庸齐名的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逝世悉尼,享年85岁。

  据香港中通社引述澳大利亚中文媒体报道,这几年,梁羽生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参加系列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在去世前,他一直在悉尼的疗养院中疗养。

  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与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更深。

  据《北京晚报》昨日报道,梁羽生在疗养期间,家人一直陪伴在旁,虽然去世前病情恶化不能进食,但他在辞世时较为安详。

  梁羽生在病榻上也手不释卷,背诵古诗词是每日必做的功课。有时他的好友、书迷去看望他,常看到他在翻阅和诗词有关的书籍。虽然常年卧床,但梁羽生精神还不错,有时还向朋友们炫耀自己的阅读成果,让朋友随便说出一个词牌名,自己马上背诵出来。

  报道说,梁羽生生前曾表示,在他创作的近百个人物中,和自己“侠”的精神最接近的是《萍踪侠影录》里的张丹枫。因此,很多网友也借用他在书中题给张丹枫的诗句来寄托哀思——“莫道萍踪随水逝,永存侠影在心田”。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念国际经济,毕业后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1954年梁羽生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新武侠小说之始。

  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的三十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1984年,他离开香港,旅居澳大利亚,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

  梁羽生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在此之前的旧武侠小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一大批武侠小说大家的先后登台,其读者从最初的底层人士发展到社会各阶层,并为广大华语读者追捧,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

  据悉,2008年11月,梁羽生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遗憾的是,梁羽生因病未能亲自出席颁奖典礼领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7:49 |

用一生诠释“侠义”

  一个人可以不会武术,但不能没有侠气。梁羽生的一生,用他的作品和经历,良好地诠释了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所理解的“侠义”——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学和精神遗产。

    ——中国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

作品像江浙菜粗中带细

  金庸作品是北京菜,梁羽生的是江浙菜,金庸是大块肉、大碗酒,梁羽生的作品是粗中带细的,是很精致很美观的小点心。

  ——香港著名电视导演鞠觉亮

是非常有学问的人

  我对他本人不是太了解,并没有见过面。对他的作品还算喜欢,但不像对金庸小说那么偏爱。以前拍了一部他的《大唐游侠传》,以后会不会再拍他的作品还要看机缘吧。在我心目中梁先生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

    ——中国著名电视制片人张纪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4:17 |
梁羽生葬礼在悉尼举行 金庸送挽联称自愧不如

梁羽生葬礼在悉尼举行 金庸送挽联称自愧不如

中新网2月1日电 据《大公报》消息,该报前副编辑主任、著名武侠小说家陈文统先生(笔名梁羽生)的葬礼,于昨日上午在澳洲悉尼市北区麦考里公园的公墓举行。

根据家人的意愿,梁羽生的小型葬礼十分低调,仅家人和亲友等七十余人参加。葬礼于上午十时开始,在一位华人牧师引领下,葬礼依照基督教仪式举行,梁羽生的二子陈心明在仪式上回顾了父亲不平凡的一生。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特地委托代表为梁羽生献上花圈,挽联上写着:

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报道称,陈文统先生于一月二十二日在悉尼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大公报》同人已实时发出唁函,对陈文统先生的逝世致以沉痛的悼念,并对家属致以诚挚问候。唁函及帛金已于日前转交陈文统先生家属。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