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载体。在童年的记忆中,南充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只有窄窄的小巷百转千回,老人们坐在巷子里拉家常,小孩在巷子里玩耍奔跑、中年妇女站在家门口扯着嗓子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
长大后,我们也时常回忆起童年在巷子里奔跑的时光,以至于梦里也总会出现那条怎么走也走不出的小巷。
本期《南充圈》南充新闻网小编带你重温老南充的记忆——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老巷子。
繁华商圈中的幽深小巷
在环形商圈,有一条连接赛场街和人民中路的无名小巷,这条小巷百转千回,被人们称为“巷子深”。
相对于附近商圈的繁华和喧嚣,这条小巷明显安静得多。
这条小巷在老旧居民区内百转千回,住户在自己楼下开缝纫店、火锅店、小吃店。
吃过午饭,闲适的下午,中年妇女坐在一起打毛线、拉家常,男人们在路边搭个桌子打牌、下棋。
天色渐暗,小吃店的招牌上亮起了灯,老板娘也要开始忙碌起来了。
城市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
在延安路上,有一排破旧的土木结构瓦房,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明显不合群。南门坝棚户区改造以后,主城区内就很难再找到这样的老房子了,这一块区域成了城市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从旁边的一条小巷往里走,就是一片面积不大却“与众不同”的居民区。
这条小巷的一头是繁华的大街,一头是破落的城中村。
周围高楼四起,这些破败的瓦房显得非常孤寂。
狭窄的青石板小路,两边的墙上长满青苔。
这里依然零星住着几户人家,多数是不愿离开老家的老人。年轻人几乎都买了商品房搬离了这里。
老人在家门口养鸡,与外面的城市生活格格不入。这里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几个月前,这里刚发生了一场火灾,这间房子被彻底烧毁,牵连着旁边几间房也受到了损害。
老人拄着拐穿过小巷去附近的儿子家洗澡,老人说,虽然这里很破败,生活条件很差,但是这里始终是自己的老屋,人老了,不愿离开。
闹市区中幸存的传奇老巷
在大北街有一条看起来不大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宽不过两米,长不过百余米,从大北街连通长生巷,却是一条有名的小巷子。很多老南充人都对这条巷子的故事津津乐道,它叫金马巷。
一位老婆婆对我说,相传明清时期这条巷子非常热闹,商铺林立。站在巷子里拍手就能听见马蹄声,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都能听到。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附近的很多老巷子都不见了身影,这条巷子却幸存了下来。
巷子两边多是一些红砖青瓦的老院子,院子门口有老式的牌坊门。
有的院子已经被荒弃,有的院子还住着几户居民。
搬离这里的人家在楼外挂出出租的牌子,但是这里的老房子很少有人问津。
如今这条巷子仍然人来人往,不过相比旁边热闹的大北街,这条巷子两边的商店明显冷清了许多。
最有老南充味道的闲适小巷
连接长生巷与绿阳巷,有一条老巷叫华光巷,这条巷子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摆摊做生意的、卖小吃的、路边打牌的让这条不过百余米的老巷俨然成了一个小市集。
在这条巷子里,随处可见路边摆着桌子打牌、下棋的老人。
推着三轮车卖锅盔夹凉粉的小摊贩当然不能错过这么热闹的小巷。只要往路边一停,来访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这样在路边摆个缝纫机桌子做生意的缝纫师傅了。
老理发师在简陋的小屋里为人理发,来这里理发的也多是附近的老人。
人们在小巷里来来往往,不管城市如何发展,巷子里的人们依然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
策划:魏豪成 唐龙
图文制作:唐龙
责任编辑:吕芝姝
微报来自@南充日报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