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城市框架快速拉大,巴城一城两翼的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在我市众多城区繁华地带,还有着大量未被开发的“ 处女地”——城市地下空间。巴中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多名市政协委员的促成下,对于巴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形成初步成果,初步的规划甚至预留了地铁线路,这也是我市首次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规划。
■初衷:化解城市“拥堵病” 首提地下空间利用
交通拥堵、土地紧张、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病”均指向同一个“病根”:城市空间不足。在城市化进程急速发展的今天,在城市地上空间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答案就是由城市地上空间向地下空间利用扩展。据了解,国内外大城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系统,有很好的样本。即便是在省内的成都、德阳、宜宾、绵阳等城市,近年来均非常重视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就在几个月前,南充市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已经通过技术审查,这在我省市州还是首次。
今年初,市政协对外友好少数民族界别联组针对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开展专题协商。据了解,在确定协商议题后,半年多的时间内,对外友好少数民族界别联组的市政协委员们多次会同市规划局的规划专家们,就我市特别是巴城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展开探讨。
市政协常委何金虎认为,巴城近年有很大的变化,但这是地面上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趋势必须具有前瞻性,现在对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规划非常及时,特别是在当前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中,可以把地上、地下的开发结合起来。市政协委员邱鹏飞表示,城市的承载能力其实是很脆弱的,在地上开发强度非常大的情况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也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潮流,目前我市城市地下空间还是沉睡的“地下宝藏”,亟待利用,在这之前做好规划不仅重要,也是前提。
■收获:规划初具成果巴城预留地铁线
据了解,在充分听取了市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后,市规划局组织专家开始制定我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这在我市还是首次,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身为市规划局副局长的市政协委员邱鹏飞介绍,市规划局相关专家历时半年多时间终于形成了初步成果《巴中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巴中是山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很多,必须有系统性的前瞻规划,这样的规划在我市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据市规划局规划专家介绍,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城市中心,推动新区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在我市,应该将旧城提升、改造与新区开发协调规划,结合地形梯度开发地下空间,形成巴中山地城市特色。
据了解,巴城的巴人广场、张思训街、南江南岸旧城改造区、恩阳新城中心、兴文行政中心以及兴文火车站等区域具备重点开发的条件,对巴城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侧重于地下停车、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的发展以及地下管线的综合铺设,除了巴人广场、张思训街这两片区域,回风片区、北龛片区也有较强利用价值。例如在巴人广场,虽然已经有下穿隧道和多家地下商场和停车场,但是大多只是在地下一层。根据研究,该区域可以将地下五层开发利用出来。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该规划在巴城预留了地铁或BRT 线路,该线路覆盖自经开区、巴城城区至恩阳的一城两翼,规划在恩阳新城和经开区采用高架,在巴州区采用下穿,每一至二公里设置一个站点。众多政协委员和规划专家对此表示,地下空间建设难度大,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必须前瞻,“看目前巴城交通已经如此拥堵,谁敢说巴城十几、二十多年后不可能建地铁?”
据了解,对于市政协委员参与促成的我市首个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规划部门在进一步完善后,将上报市政府, 通过后有望得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