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55|评论: 0

[原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8.5.26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01:32 | |阅读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8.5.26特稿

汶川大地震灾后城乡再造、生态复建与资源移民

刘斌夫



5.12汶川大地震,是举世罕见的地质、生态、环境、人居灾难。其强度(烈度)之大,波及面之广,破坏性之巨,余震之频密,持续之久,在近百年全球大陆地震史上殊有。它不仅是四川的灾难,中国的灾难,也是全人类的灾难。

析其成因,究其根本,谋其出路,为保护与复建生态、地质环境,再造城乡,重建家园,并实行生态移民和资源移民,趋利避害,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建设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意义非凡。

一、汶川大震的成因、诱因、特性及灾情程度

汶川大地震的震点分布,在中国西部与东部两大构造域的分界构造带。在块体矛盾、盆山耦合中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巨型推覆断裂带,由前山主边界断裂、主中央断裂和后山断裂组成,山体南东向仰冲,形成3个逆冲带,是北东—南西阶梯式下降,以理县—汶川(威州)—卧龙—耿达、映秀(汶川)—白水河(彭州)、彭灌(彭州-青城山都江堰)3个推覆体和推覆面,与绵竹九顶山—什邡蓥华山、安县—北川(曲山-擂鼓)—平武—江油—青川—剑阁等山体,同构龙门山主山系。

龙门山脉作为中国地壳造山带,在大约1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中晚期即“喜山期”即已形成。龙门山断裂带总体走向为北东45°倾向北西,绵延500余公里,宽达25~50公里。其中映秀—北川断层,长约200公里,宽约25公里,极具活动性。

新世末发生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使龙门山构造带受到强烈挤压。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地层不断受到剥蚀,岩石圈不断演化。而今整个龙门山系和岷江流域,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尤其数以百计的大小各级水力发电站坝库对岷江干、支流层层捆绑,最大库区紫坪铺水电工程水压裂痕、地应力与流体而致地壳内部形变,使断层活动性处于临界甚至超临界状态,使断层与岩浆活动性增强,因致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而成为致震——提前发生、加大强度地震的直间接原因。

此次汶川大地震,以距地表10~20公里的浅震源,异乎寻常地产生了“双震中”——椭圆震波现象。第一震中在震源汶川映秀,几乎同时第二震中北川被激发引爆,北川成为新震极。由于来自南西(映秀)方向的地应力作用,致使北东(北川)方向的断裂山体逆冲带发生逆走滑运移,释放出巨大能量,灾患顿然加剧。而且余震不断时,第二震中还围绕北川现北东继续摇晃不定,产生了若干个焦点投影,甚至伸延向陕甘邻界地区。

空前绝后的汶川大地震,核定震级为8级,烈度为11度以上,直接波及面10万平方公里,核心破坏面6.5万平方公里,远程影响面600万平方公里,已持续4~6.1级余震7000余次。截止5月14日16时,据不完全统计,已造成四川省17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北川、绵竹、彭州、什邡、汶川、都江堰、安县、江油、理县、茂县、青川、平武等县市为重灾区。截止5月22日,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7000余次。其中:4.0-4.9级175次,5.0-5.9级27次,6.0-6.1级4次。最大余震6.4级一次。

截止5月14日16时,据不完全统计,已造成四川省17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截止5月17日14时,已确认倒塌房屋312.8万间,损坏房屋1560.9万间。截至5月18日18时,四川确认58例气性坏疽患者。

截至27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7183人遇难,361822人受伤,失踪20790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

唐家山堰塞湖告急!抢险计划一度因天气原因受阻,如果发生全溃坝将要转移130万群众。目前突击队携带炸药徒步进入堰顶区域,欲爆破泄洪。

5月23日、24日,四川都江堰和陕西宁强、宝鸡、太白等县市发生余震。

5月25日16时21分,在四川青川县(北纬32.6度,东经105.4度)发生6.4级余震,已致全县359人受伤9乡镇电话中断;6.4级余震致甘肃文县19人受伤 212国道再中断。成都、兰州震感强烈。

总参作战部报告,截至19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累计解救、转移被困人员360159人,其中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生还者共计6375人。灾区110万人缺水,甚至严重短缺手套和口罩。目前已送灾区帐篷49万顶,帐篷缺口388万顶;青川25万灾民,仅有5000顶帐篷。余震不断,道路反复塌方,赈灾补给严重不足。

随着搜救工作的深入,死亡、伤病、失踪、房屋倒塌损坏确认数字与日俱增。毁损都江堰—青城山文物古迹多处。致长江流域2000余座水库受损。预计最后统计死亡及失踪人数近10万人。全川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至少将超过2000亿元,有人估算甚至可达5000亿元。仅全省经济十强第一的什邡市直间接经济损失约800亿元人民币。成都经济损失958亿元。全川1.4万家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70亿元;有3家央企总部设在四川,下属企业和机构在四川的则有50多家,初步统计,汶川地震造成央企伤亡、失踪人数超过3000人,经济损失在300亿元以上,其中东汽厂房及设备损失约70亿元。尤其会造成四川正在做大做强的旅游支柱产业3~5年滑坡。灾区城乡建设和龙门山生态恢复、重建工作也得持续3~5年,将投入特大量的军力、民力、财力、物力、智力。

截至5月23日,已接受海内外捐款捐物246.44亿元(实际已到位160.24亿元),国家财政已拨付救灾专项资金146.29亿元。国家计划灾后复建首批资金750亿元。

二、汶川大地震反思与补救

1、灾后预警、防御与疏散

5.12汶川大地震,防震减灾部门居然从无预警,震前国家地震局亦从未接到任何报告,震区而且还将前兆斥为“传谣”,咨询斥为“煽恐”,还在省政府网上公布“成功平息地震误传事件”,疏忽麻痹,绝无仅有。

所幸此次地震,震中在山区城镇。但其灾情程度,已都超过近百年来世界上任何一次大陆地震。

龙门山地震裂缝,所切割四川盆地西北缘,其东部100公里范围内,就是人口稠密、农业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川西平原和成渝大城市群。

此次汶川大地震,北川数月前就预震过;震发前数日,各灾区皆有先兆。如果及时防御,即可将灾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灾区应须拆、停水电库坝工程项目

在龙门山断裂带岷江流域,必须停建水电站库坝工程,给河流松绑;已构成威胁的水电库坝,尤其规模最大、威胁最大的紫坪铺库区,应当先放水、再拆坝,恢复地质原态,返还都江古堰的所有水利功能。

3、严防次生灾害

在余震中,地层运移和熔岩迸发形成的山上悬河、围堰湖、堰塞湖,以及地质大裂缝,应以相应防洪、避险、疏散措施为前提,引爆放水,开渠泄洪,或定向引爆回填。

防止震灾之后接踵而至的洪灾、火灾、地下有毒气体释放、瘟疫等,消灭灾害叠加、延衍等重大隐患。

4、调整开发战略,严控三类主体功能区不同功用

严格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容许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标准,调整区域开发战略,对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山地质断裂带,必须限制开发,有的特殊地区必须禁止开发。力避生态地质资源环境的恶意透支损毁。

灾后全城全镇倾覆的旧址,永久性保留为地震造址,新城新镇必须迁址重建;山体已震后严重变形、移位、裂合,农田耕地已大片倾裂毁坏的地域,必须实施生态移民,不宜再有人居与耕地,应全面退耕还林。

5、应录重视大地质构造科学研究,保护大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目前对地质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急功近利的层面,诸如找气、找油、探矿、找温泉,以攫取为先决条件。

国家应当回头重视地质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地理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学和宏观经济学、城乡规划学、区域发展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丰富国家智库,支撑政府决策。大力提倡科普教育,努力发展基础科学、理论科学、宏观科学。从严限制地方狭隘力益追求,从片面GDP情结中彻底解放出来,杜绝人为贪婪掠夺环境地质生态资源而酿成灾难恶果。

三、统筹城市乡村再造、家园重建和生态复建、资源移民

1、再造城市乡村,重建平安家园

5.12汶川大地震,近20个县城、数百个乡镇,3669个受灾村的房屋大面积毁损倒塌,特重灾城镇及村寨地表倾覆难以复位。第二震中最重灾区北川县城曲山及重镇擂鼓,几乎全城建筑覆灭,2万人死亡过半,失去一代儿童,所以旧址永久成为天然的“地震博物馆”。第一震中汶川映秀,全镇沦为废墟,亦不宜原址再建。

通过灾后城市、乡村重建,结合城乡统筹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把地质断裂带的山区灾民集中移居到区域中心城市或县城新址安置,通过都市村庄产业配置和再就业培训,走向城市化;把一些损毁严重的镇村退复为山野林地,恢复原始状态。这同美国曾经再城市化过程中将空壳小镇退耕为田园发展现代大农业有点相似。

一些全县域人口本来极少,此次震灾人口更加锐减的县、镇、村,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县、镇、乡、村拆并,把两三个县合二为一,集中建设新县城、新乡镇、新乡村,整合、调配优势资源,节约利用建设土地,扩大山区县域城市规模,集中发展县域城市经济,增强县域城市对所辖乡村的带动与辐射能力。

被彻底毁坏的工业重镇和绵竹山区汉旺镇,“因厂而镇”的“十里东汽”几乎荡然无存,可以消弭建制,全镇全厂迁往德阳市区的国有大型装备工业区统一新建厂房及城市新区。

如果盲目的在原址为急于安置灾民而匆忙建城建镇建乡建村,必然造成短期行为和再度失误,不仅不能规避未来灾患,而且严重影响建设水准、人居质量和城市化水平,且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要求,很易堕入二次贫困,造成资源浪费。

不破不立,乘势更新,科学长远规划,有机调配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建设和谐人居,打造优美环境,让人们从灾难中重生,感悟与创造生命与人格的全新价值,找到人生全面发展新的归宿。这才是灾后城乡再造的神圣使命和家园重建的崇高目标。

2、龙门山生态复建系统工程

整个龙门山造山带可分为三个大段。只有中段即三大推覆体、两大山体块构成的主山系段,才是主要断裂带。北东段广元(除青川外)—陇南—陕南段,和南西段雅安天全—宝兴(蒙顶山—二郎山),以及中段主山系旁生的若干支延伸低山余脉,如成都龙泉山、罗江大霍山、大邑西岭雪山、邛崃天台山、蒲江长秋山、仁寿-黑龙滩-井研二峨山—陈家大山、双流东山等,是相对稳定带。

对于整个龙门山尤其主峰彭州九峰山—绵竹九顶山,以及次峰什邡蓥华山和安县千佛山及平武、北川、青川、江油、剑阁等县域山体,并包罗上述低山余脉,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源环境调查摸底,充分掌握震后现状,锁定生态复建目标,科学划分不同的可开发、限制开发和严禁开发的主体功能区,从长制订一整套生态复建计划与开发及不开发建议,报批、审议、实施《龙门山全域生态复建系统工程》。

龙门山脉作为中国西部与东部分界构造带,和华夏地理地形地貌三台阶的第二阶梯,作为青藏高原“羌塘块体”和“华北块体”、“扬子块体”西、北、东三大巨型地质构造体所围合的中间造山带,又是四川盆地盆山转换的耦合山体,与青藏高原和“地球之肾”世界最大湿地若尔盖大草原形影不离形同孪生,又曾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且继续强烈挤压。龙门山系在中国重要的造山构造中,地位十分特殊,反应十分敏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须应从国家生态安全、地质安全、环境安全高度,认识、保护和恢复重建龙门山生态系统,以有机调节国家自然大气候,防震减灾,趋利避害,创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机制。

3、龙门山生态移与与资源移民

龙门山地质断裂构造带震灾之后,生态移民与资源移民即刻将应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生态移民,首先是为保护与复建龙门山生态系统工程,将不宜人居地域震灾之后的原住民迁出山外,迁向大、中、小城市市区或城郊,将原住山地放归原始。

龙门山生态移民,所迁目的地,主要可为四川省内的川西平原,亦可抽出一部份像三峡移民那样,迁置于东南沿海地区,让灾民远离痛苦记忆环境,开始全新生活。

与生态移民相得益彰的别一种移民模式,就是资源移民。龙门山为民,可以有组织、经培训、成建制地统一向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新疆戈壁绿洲、千里煤田油海移民开发、垦植,组建新的一支新疆农民建设兵团和工矿建设兵团,除在新疆开发垦植外,还可以以新疆为后方基地,成建制形式开展国际劳务输出。这种结合新产业、走向城市化的新型资源移民,比一般的生态移民更具积极意义,同时也完成了中国西部的西南、西北人口与资源配比平衡,高层次地解决了新疆开发与垦植的劳动资源配给问题,解放了大西北开发的生产力。一举多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