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 年10 月1 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 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 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这项改革意味着引发社会高度关切的养老金双轨制走向终结。(人民网1 月15 日)
过去一些年来围绕养老金双轨制的争议几乎年复一年的成为每年两会重点被全社会关注的议题,因为涉及到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养老双轨制也成为最容易引发社会关于国民待遇差别的重大民生问题。企业职工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和职工要为自己养老足额缴纳养老保险,甚至40%多的缴费比例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国家,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不但不创造社会财富,却靠企业和国民纳税支撑的政府财政支付远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这显然不符合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原则,也凸显出由政策主导带来的显著差异的国民待遇。基于此,尽快取消养老双轨制成了亟需从国家政策层面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当然也是个政治问题。而刚刚出台的养老金并轨方案,无疑是中央顺应民意、迈向合理社会分配的积极举措。
然而或许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所谓“意味着引发社会高度关切的养老金双轨制走向终结”的结论似乎过于乐观,从目前的情况看,恐怕与公众想象的养老并轨谬之千里,毕竟这项改革涉及到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既得利益,而他们本身作为政策制定者,一方面不可能自我降低到与企业对等的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职工更不可能在养老金水平上出现跳跃式增长去接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何况其中并轨后情况复杂,目前为止就连具体的技术层面的操作细则都难以制定,所以期望达到公众过去想象的养老并轨似乎只是幻想,至少是缘木求鱼。显而易见,如果养老并轨后并不能实现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等的水平,所谓的并轨就难说成功,甚至成为一个大忽悠。
事实上目前各种政府表态已经让这种忽悠式的并轨结局端倪初现,首先是宣布强调了公务员退休养老金不会降低,而现实中企业职工退休金也难以大幅增长,而且新的政策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说到底双方的养老金支出来源仍然是文不对题的两条轨道,并各自独立运行,甚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恐怕也有天壤之别。这次出台的并轨方案也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也就是说他们退休后,还将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以作为养老金的补充。而绝大多数企业却基本上虽有企业建立职业年金的规定,但除少数央企落实到位,大多数职工只能想象一下。这种显而易见的政策带来的收入差别本身就彰显出新的不公平,人们也看不出双方并的是什么轨道,唯一相同之处就是大家都要缴纳养老保险了,但并非缴到一个钱包里。
这个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养老金即便在名义上并轨了,但未来公务员和企业职工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差距,还将“涛声依旧”,最起码不会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有评论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公务员在养老金改革中依然是“不吃亏族”。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的事,谁愿意真正放弃既得利益呢?怕就怕这种改革成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如果带来新的分配不公,同样还会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敏感民生问题。
过去一些年来,其实谁都知道养老金并轨之所以迟迟难以推动,最大障碍就在于对既得利益的触及,只能说目前公布的养老金并轨方案彰显出国家对这一分配不公制度存在的问题没有回避,也让公众看到了政府努力推动社会公平的决心和希望,只是如何落实改革具体方案并朝向真正的养老并轨道路还任重道远;甚至这种自宫式的利益分配改革触及到政策制定者自己的切身利益,整个制度的设定也考验着他们的执政道德,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一但并轨改革带来的结果是继续拉大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差距,那毫无疑问这种并轨不止是失败,更可能陷入一场政府执政的诚信危机和道德危机。
毫无疑问继续从不同的钱袋子里收支养老金,很难说这是真正的并轨,如果硬要说是并轨,那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相反政策制定者为自己新增设的退休后每月丰厚的年金收入甚至将拉大双方收入差距,而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提升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方案政策,这一切都让并轨方案的真实性和公平性遭遇质疑,“不完美”的并轨方案不可怕,怕就怕不被公众认可、最终沦为是明修栈道的忽悠游戏。
来源于凤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