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广安市委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广安市坚持把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主要议题来研究,作为重点工作来部署,将2015年定为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之年。
如何推动广安市法治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提档升级”?新华网对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进行了专访。
新华网:“广安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广安,坚持在法律框架之内推动改革创新,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回顾过去一年,广安市在发挥法治思维、方式和手段保障自身跨越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难点在哪里?有何对策?
侯晓春:通过推进依法治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为吸引投资客商、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竞争力,给广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崭新气象,广安改革发展稳定呈现出了蓬勃生机。
一是坚持在法治轨道内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步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去年以来,我们认真研究法律法规,以依法执政的实际成效保障发展,在法治框架内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了“13个轮子驱动”的立体发展新格局,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结出了丰硕成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居全省第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7%,居全省第1。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经济环境,深化对外开放,全年引进项目948个,到位资金805亿元,增长14.7%。
二是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全面迸发。我们坚持用法治思维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决定》,各区市县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绩效考核改革等23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坚守法治底线,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法治手段,把简政放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成为行政审批项目数量和承诺办结时限为全省最少和最短的市州之一。在全省率先试点并全面推开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有效破解司法权力行政化、地方化。
三是充分运用法治手段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人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始终把用法治保障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依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支持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等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扎实开展基层依法治理,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选派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常态推动法律进乡村和社区。
四是全面营造依法治市的氛围,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深入实施依法治市纲要,“六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全面开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整体推进。创新建立“大一统”情报信息综合处理平台,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做到“一事一评、应评尽评”。创新社会依法治理,在全省率先试点、全面建立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划分城市社区网格812个、农村(园区、景区)网格8346个,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推进完善“大调解”广安模式,深化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三级联创”活动,依法治理成效显著。
新华网: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请问广安市在法治建设工作方面基于了怎样的统筹与实践?
侯晓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广安,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需要找准结合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大力提高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法治意识和水平,切实保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作决策、办事情。
第二,大力提高广安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自觉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第三,将依法治市同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五位一体”法治建设进程,坚持用法治理念促进科学发展,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积极谋划发展路径,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行为;用法治方式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新华网:2014年3月,广安市荣膺由全国普法办通报表彰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这也是广安市继“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后,再次获得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最高荣誉。两度榜上有名,请问广安市在推动依法治市的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布局普法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实现法治为民、法治惠民?
侯晓春: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们按照省委东明书记“推进依法治省、普法必须先行”重要指示,坚持把普法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来抓,扎实落实“法律七进”各项举措。
建立完善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做到会前至少学习一部与会议议题相关的法律,有效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推行“一月一法一考”,实现公职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全覆盖;健全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度,全市517所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95%以上,严格做到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创新组建网格服务“法律诊所”,2014年,全市法律顾问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8935人次,举办专场法制讲座126场,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634件,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1300余份,为435名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新华网:广安市在以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建设方面,是如何找准法治轨道与经济快车两者的结合点的?
侯晓春: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引领社会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利,约束公权力的合规履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也需要深化改革。
推进依法治市,就是要通过法治,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格局,切实将广安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同时,广安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在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把握广安市情前提下,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把法治当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一种生产力,努力推动广安经济社会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
新华网:展望2015年,广安市在推进依法治市方面将如何谋划,带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侯晓春:我市刚刚闭幕的中共广安市委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坚持把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主要议题来研究,作为重点工作来部署,将2015年定为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之年,突出党组织在推进依法治市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继续强化党委领导、政法系统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推进机制。
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做到遵纪守法与崇德尚礼相辅相成。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科学推进地方立法、公正司法、依法治理,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全面深化“五大民生警务”,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为经济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法治环境。(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