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花竞相绽放
工业发展单一滞后,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向规模品牌进军?山区农业发展零散传统,如何转型升级,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服务业发展落后,如何统筹协调,紧跟时代发展脉搏?
2014年来,我县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按照“产城一体、产村相融”,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蓝图。扩园兴业,筑巢引凤,做优做强龙头产业,示范带动产业集群集约规模发展。如今,大巴山深处,产业之花正竞相绽放。
集群发展 三大园区挺起工业脊梁
钢架结构、玻璃幕墙……位于巴河畔的星光工业园里,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大气、漂亮。在四川兆润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一批批毛坯钢材缓缓走上生产线,经过锻造加工、打磨抛光、整车组装、性能测试,“平昌造”摩托车成功下线。
总投资15亿元的四川兆润40万辆摩托车及60万台发动机生产项目,是巴中市目前引进的最大机械制造项目。项目全面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创利税2.1亿元以上,就业岗位达到3000个以上。该企业不断刷新历史:填补了四川省摩托车整车生产的“空白”; 2014年1月,408台摩托车首次出口到缅甸,开启了“平昌造”走向世界的序幕;9月,成功举办全国兆润杯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事……
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星光工业园距县城6公里,占地10.5平方公里。2011年来,陆续招商引进四川兆润、渝翔机械、广东温氏、福建双喜、奥翔汽车变速箱齿轮生产等10家企业并投产达效。星光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杜平介绍,扩园增容,围绕机械制造持续招商,把星光工业园打造成四川出口摩托整车制造基地及川东北汽摩配件生产基地,三至五年内建成巴中市首个100亿元产业园区。
1月5日,记者在驷马汽车清洁能源产业园看到,硕大的储气罐高耸、粗壮的输气管密布,工人们正安装调试设备,一派繁忙。据项目工程部负责人王静介绍,春节前,一期工程将投产运行。
年产60万吨天然气汽车清洁燃料项目总投资18.5亿元,生产区占地400亩。项目达产后年总产值约56亿元,利税约8亿元,从业人员约1500人(含物流)。目前,四川同凯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与一央企洽谈合作,项目扩能,将建成年生产能力达120万吨,亚洲最大的天然气汽车清洁燃料基地。
白酒产业是我县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历经300多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以江口醇、小角楼为主的白酒产业。我县紧抓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实施白酒园区、品牌提升和基酒本地化三大核心战略,全力振兴白酒产业。规划用5年时间,实现白酒产业集群收入超1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0亿元,积极培育江口醇、远鸿小角楼2家白酒企业上市。
我县围绕“一区三园”工业布局,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以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白酒酿造为主的3个特色工业产业园区。如今,三大园区引领我县工业更新升级,“重量级”产业正挺起我县工业脊梁,传统的农业大县正向工业大县华丽转身。
多元发展 特色产业演绎现代农业
1月6日,笔者在驷马元丰现代农业科技园看到,连栋智能数字化蔬菜大棚内,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蔬菜,搬运上车。据一负责人介绍,农超对接不愁销,这些蔬菜会源源不断地送往周边城市的蔬菜超市。
如何走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我县推行了“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部门服务”四方联动机制,整合阳升蔬菜、翼展草莓、同利果蔬、山元菌业等7个专业合作社,成立巴山青蔬菜专业联合社,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规模集约发展现代农业。以驷马元丰、元山大巴山现代科技农业园的果蔬种植的理念示范、技术示范、市场示范,带动周边5个乡镇、26个村、1.3万户建成商品蔬菜基地3.5万亩。结合新村建设,新形成江口——星光——元石——白衣复合产业带,建成大运生态农业园、果蔬专业批发市场、中药材种植基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县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注重产业发展多元化、生态化、特色化、效益最大化,创新创造产业发展模式。充分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造生猪、土鸡、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温氏带动,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建成灵山、五木种猪场,现存栏种猪6800头,发展温氏合作养户382户,建成215户,建成标准化圈舍13万余平方米。依托振海土鸡养殖带动,推行“专合社+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建成兰草、元石2个林下土鸡养殖示范片,带动林下养殖户178户,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面积达257万亩,年出栏土鸡200多万只。依托巴河、通河丰富水资源和各类塘库,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均畜牧业、水产业现金收入37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3.4%。
我县紧抓巴中市核桃、茶叶“双百工程”发展机遇,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规模发展”的思路,规划在2020年前,在得胜、镇龙、笔山、云台、西兴等5大片区空气新鲜、无污染、适宜茶树生长的高海拔地区规模种茶20余万亩;在六门、大寨、福申、西兴、龙岗、高峰等乡镇发展核桃产业15万亩,打造3个万亩国家级核桃基地示范乡镇和10个千亩核桃基地示范村。目前,新栽茶树6万亩、核桃2万亩,提速建设云台——邱家——鹿鸣——泥龙——岩口——笔山——望京——镇龙茶叶产业带、西兴——高峰——大寨——六门核桃产业带,分别超额完成阶段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预计投产后,在多元化助农增收的账单上又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
创新拓展 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新亮点
1月2日清晨,元山镇通木村“山里人家”农家乐老板黄琼接到熟客4桌订餐电话后,便忙着采摘新鲜蔬菜、宰杀土鸡,为游客午餐做准备。通木新村成为旅游景点后,黄琼夫妇返乡办起了农家乐,生意一直不错,“享上了乡村旅游的福啦。”
近年来,我县以乡村旅游和商贸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重头戏来抓,坚持文旅融合、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山水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等资源,着力打造 “一乡两园三线”(“一乡”即江口水乡,“两园”即佛头山和金宝文化产业园、驷马湿地公园,“三线”即驷马─得胜─五木─灵山─元山环线,双滩库区─喜神─牛角坑─云台环线,西兴─皇家山─友谊水库环线)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采取挖掘、保护、提升、培育等方式,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新村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精心培育“水乡、生态、红色、民俗”4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创新拓展商贸物流市场,招商引资加大港中物流园、东互通公路物流园、两江商贸园建设,逐步健全商贸流通服务体系。
翻开近年来我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画卷,成绩斐然。2014年,继享誉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江口水乡国家水利风景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国家级旅游品牌后,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园、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江口水乡水上乐园相继向游客开放;驷马、灵山等乡镇,元丰、革新等新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或村;佛头山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巴灵台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省市初检;成功承办了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第五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平昌赛段赛事……随着外快内畅交通枢纽的形成,巴山深处的乡村旅游走出“山门”,走向世界。据悉,2014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1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7亿元,均超额完成市目标任务。
近日,记者在两江商贸园一期施工现场看到,码头广场上吊塔运输着建筑材料,数十名工人正铺设地砖、抹水泥、为地下室车道建设挡墙;仿古建筑上,工人在搭建钢架,进行主体封顶工作。
两江商贸园是巴中市重点项目,2012年12月动工建设,总投资33亿,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预计2015年底前全面完工。港中物流园、东互通公路物流园建设快速推进……随着商贸物流园建成投入市场运行,以乡村旅游和商贸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