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总觉得,能够孤独地走完一生的人,是十分了不起的。
虽然这个人的生活并没有远离凡俗的日常琐事,依然在被红尘裹卷、被欲望缠绕、被名利包围,依然遭受着痛苦和厌倦一次次地侵袭,但是,他始终都不为所动,稳如泰山,实在避不开了,顶多也就侧过头来斜视它几眼,然后照样过着自己既孤独又寂寥的日子。
对于这样的人,在以前,我实在无法去理解,好端端的一个生命,为何要拒绝生活的色彩?又为何要远离红尘的诱惑?总觉得他有太多难以言表的人生怪癖和失常心态,要不,他怎么会不到芸芸众生里去?怎么会不去享受大众的种种快乐?
但是,现在我理解了。随着时间的积淀和生命的沉积,我不仅理解了那些孤独而寂寞的人,甚至打心底生出无限的敬意来。
现在,在我看来,能够长久地独守生命的人,他的灵魂是高尚的,人格是强健的,心灵世界是丰富的,而他的智慧,足已让他独自美美地消受一生,足以让他卓尔不群。否则,他不可能长久地安于孤独、厮守寂寞,不可能总是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与自己玩耍。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奇特,总有一些人乐意与自己玩耍和对话。他们把一生都沉浸在或是哲学、或是艺术、或是文学、或是戏剧、或是考察……总之,他们所从事的事情,全是与智慧和心灵有关。这些事情,不需要招摇过市,不值得市井言说,更不会去作鸡鸣狗盗似的攀谈。在他们的眼里,那些凡夫俗子,那些红尘中人,那些名利之徒,不配与自己对话,更不配与自己交锋。因此,他们的智慧使他们成了独行侠,孤独地来,孤独地去,在精神的旷野上,在心灵的天地间,衣袂飘飘地走向自己的天堂。
在俗子的眼里,他们是怪人,是疯子,是另类,或者是不可理喻和难以接近的外星异物。但是,独行侠们不会把世俗的言论和评价放在眼里,更不会在意背后的嘀咕和面前的冷眼。这一切,在独行侠看来,犹如鼠辈们永远也无法理解雄鹰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高度。因此,他们总是以鹰的高度俯视众生,总是在用鹰的眼睛搜索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他们的孤独就成了一种莫大的快乐和幸福,而且津津乐道,逍遥自在,自得其乐。
对于这样的人,其实不难理解,只是由于我们的愚昧和无知,才把他们统统划归了怪人。我们已经被红尘裹卷得太久,被世俗掩埋得太深,被琐碎缠绕得太死,所以,我们就成了俗不可耐的人,我们的心灵只能感应名利的骚动,我们的精神只能在痛苦中挣扎,我们的智力只能在算计间钻营。是的,我们已经迷失得太多,以至于看见一两个清高的独行侠,都难以接受,甚至嗤之以鼻。
好在这个世界不全是那些俗不可耐之人的,它大度地辟出了一片领地,让独行侠们一次次获得与心灵和自然的交谈,而且谈得那么痴迷和陶醉,以至于他们抬起头后,这才猛然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进入了史册。
那么,让我们暂时远离一下红尘,去看看独行侠是怎样独行于天下。我们,现在就出发。
二
这里是江苏省江阴县的马镇。四百多年前,在这个小小的镇上,诞生过一个人,他的名字后来与中国的山川大地紧紧地维系在了一起,他叫徐霞客。
徐霞客这个名字真是取得有意思,能够栖霞与息客的地方,当然是山川大地,尤其是那些名山大川,旷野江河。而且,这个名字又与侠客同音,就是不清楚他的人,一听这名字,都能大致猜测出那是一个奔走于江海湖泊间的身影。因此,徐霞客这个名字,似乎就注定了他一生的行走与探访。事实证明,他完成了这样的使命,把自己的名字一次次印在了中国的大地,并让整个世界大为吃惊。
在他之前,游历过山川大地的人,也实在不少,但是,没有谁能够像徐霞客那样,把整个生命和灵魂都深深地嵌入了中国的山野。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的一生,虽然孤独无比,但他的孤独却是那样地洒脱与奔放,让无数后来者,不得不由衷地敬仰。
1587年1月5日,也就是明朝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徐霞客出生于一个已经没落了的士绅家庭。呱呱坠地后,迎接他的是家庭的败落,因此日子就变得异常艰难而清苦。虽然他从小就倍受清贫与困苦的折磨,但他祖上遗留下来的大量藏书,却狠狠地喂饱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以至于他打的饱嗝,全都是建安文采、唐诗宋词、古今史籍、地志图经。
在他十八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隐迹田园并彻底与世无争的人,却无端遭受一帮豪绅的百般欺辱。他的父亲由于不忍这种种欺凌,痛别了他隐迹的田园和家人,怆然离开了人间。已经成年的徐霞客,亲自目睹了这一切,悲愤至极的他发誓一生与官场了断仕缘,不再对仕途存一丝半点儿幻想。因此,在婚后不久,他毅然告别了母亲和妻子,背着一个极其简单的行囊,走向了山川大地、江河湖泊,开始了他一生孤独的行程。
他当然不是去浪迹,更不是简单地去游玩,他要在漫长的游历中,亲身去抚摸和认识中国的山山水水。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在他那个年代,道路的艰难,就不必说了,光是匪患的猖獗、瘟疫的蔓延、社会的动荡和红尘的纠缠等等,随便一条,都足以吓退许多人。但是,他没有退却,而是以更加超然于世外的洒脱和放浪,一路潇洒地走去。这一年,徐霞客才二十一岁。
一个连胡子都还没有完全长齐的年轻人,就这样踏上了长途。他走的时候,是春天,没有一人作陪,也没有谁来相伴。也许,他压根儿就不想与谁在一起。自己与自己聊天,自己和自己玩耍,自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是自己的知交,多好!况且,还有那么多名山大川,在等着他去一一阅读。是的,这就完全足够,何必还自寻磕绊、言不由衷、委身牵就、迎合愚钝?!就算后来有一个叫静闻的人与他一道游历,那也是一名极其虔诚的僧人,绝不是什么下里巴人。一个只把山川和僧人当作同伴和朋友的人,他的灵魂早就不再在尘俗间纠缠,而是在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高度,游走生命,度量人生。
徐霞客在每年的春天出走,然后计算好日期,于每年的深秋准时回到母亲和妻子的身边。与亲人们作短暂的团聚与叙述后,在来年的春天,他又再次踏上远游的路途。这样的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在不经意间,他已经游历了许多地方。这些地方包括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黄山、庐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以及福建的武夷山。而且,有不少名山不止去过一次,而是多次,比如黄山、天台山、雁荡山等。他的游历,很多人都知道的是,他一是作地理与人文的考察,二是作精神上的畅游。这两方面,他都实现了。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厚重的书——《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仅为后来对中国地质地貌的研究提供了极具学术价值的依据,而且为中国的游记文学,增添了辉煌,以至于不少后来的人都难以超越。
在他游历到十三个年头上的时候,也就是一六二一年,徐霞客的母亲病倒了。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中断了远游,回到家中。这时,他的母亲已是八十岁高龄的老人。面对重病且已年迈的母亲,徐霞客决定不再游历,好好陪伴陪伴母亲的余生。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母亲断然拒绝,一再催促他再次出游,去完成考察祖国山河的使命。但是,作为儿子,又长年在外,徐霞客怎么放得下母亲?!在他母亲病愈后,见儿子还没有一丝出游的打算,她便把心一横,说:“走,儿子,我与你一道出游!”一个八十岁的老妇人都如此决绝,徐霞客无话可说了,与颤颤巍巍的母亲一道,走出了家门。读了这样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分,他的母亲实在是称得上伟大,在许多人都叶落归根的时候,安度晚年的时候,颐养余生的时候,一个老妇人,为了儿子的事业,毅然以身体力行的举动鼓励儿子出门。如此伟大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真是不多。考虑到母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徐霞客只是象征性地陪母亲游历了宜兴和句容等地。这次行程虽然不远,也不艰险,但是,这对于徐霞客后来的出游,却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理解和支持徐霞客的,是女人。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是他的妻子。没有这两个女人的理解与支持,徐霞客顶多也就在江南一带走走而已,不可能大江南北满天下游历。他除了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外,应该说还有一个伟大的妻子。年纪轻轻的徐霞客就长年在外,这对于一个妻子来说,与守寡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他的妻子隐忍了这一切。她的隐忍不是来自于妇道的缄默,更不是出于为妻的卑下,完全是出于理解。常言说“事成天下的男人背后,总有着贤淑而宽厚的女人”。这句话,对于徐霞客来说,再合适不过。徐霞客,是这个世界上又一个真正幸福的男人。不知是为什么,历史总是薄待那些做妻子的女人,徐霞客的妻子也没有逃脱被历史薄待的命运。因为,我翻阅了大量史籍,也没有看见更多关于她妻子的文字。在这里,我向徐霞客那被历史淹没的妻子致敬,没有她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徐霞客的出行。
三
一六二二年九月,徐霞客的母亲病逝。从一六二二年到一六二八年的六年多时间里,徐霞客没有离开家乡一步。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为母亲的去世服丧。
在服丧期间,他除了静养自己疲惫的身心外,查阅了大量古今史籍和地志图经。在查阅中,他发现“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甚至感到史籍里有太多的谬误。这个发现,使他大为不满,再次强化了去揭开层层迷团的决心。于是,服丧完毕后,他再一次作远游考察。对于他此次远地考察,史料上是这样说的:“他身体健壮,携一杖,一仆随,登山捷如猿。能忍数日饥,逢食即饱,旅泊岩栖,游行无所碍。”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他已经有一仆人跟随了,而且忘于饥渴,勤于勘察。
在徐霞客五十岁上的时候,他立志去考察西南的地貌,也就是云贵高原。史料上说,“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深夜,辞别亲友,大笑出门,放舟作万里遐征。”一个已经五十岁的人,不仅放舟万里,而且大笑出门,这等的风采,还有什么千山万水和艰难困苦不能穿越?
这次与他同行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静闻和尚,一个是姓顾的仆人。静闻是江阴迎福寺的寺僧,他是徐霞客家乡的和尚。这位静闻和尚,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为了表达虔诚,他刺出自己的指血写成一部《法华经》。经书写完后,他的愿望是将此书供于云南的鸡足山。而恰在这时,徐霞客要到云南考察,于是,一个去贡献经书的和尚,一个去考察地理的勘探家,就这样结伴同行,放舟于万里江河。
这样的旅途,我相信二人都不会寂寞。虽然他俩的信仰不同,但在对孤独人生的理解上,他们是那么地一致。有了这样的一致,彼此就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因此,有了这样的同路人,就圆了彼此多年的梦寐以求。
三人从江苏出发,他们的路线是:横穿江西,跨越湖南,取道广西、然后再从贵州进入云南。在行了五个月的一个晚上,他们夜泊于湘江的新塘。赶了一天的路,大家都累了,就沉沉地睡去。谁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伙盗贼,不仅把他们的行李全部盗走,更可恶的是,盗贼们还纵火焚烧了他们的小船。小船被点燃时,他们都不知道,还在沉睡,致使静闻和仆人被熊熊的烈火烧伤。
船被烧毁了,行李全部被盗走,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更糟糕的是,在这样的景况下徐霞客还得照料两个伤号。然而,这一切没有难倒徐霞客,经过八方托付,他终于从友人那里获得了一点资助,于是,他搀扶着两个伤号,一路颠簸,餐风露宿,朝云南走去。
九月的时候,他们好不容易进入了广西。这时候,静闻的病越发严重起来,三人就只好到广西南宁的崇善寺暂时住下来,替静闻治病。说是等他病好后,再行上路。但是,静闻最终没有支持住,病逝在崇善寺里。
静闻死了,徐霞客无比悲痛,就地掩埋了吧,但他不能这样去做,他要了却静闻和尚的愿望,就是背也要把他的遗骨背到云南的鸡足山,实现他千里送热血写成的经书的心愿。就这样,仆人背着行李,徐霞客背着静闻的遗骨,一步一步,翻山越岭,渡江过河,向云南迈进。
经过十四个月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在崇祯十年的十一月底,到达了云南鸡足山的悉檀寺。在这里,徐霞客安葬了静闻和尚,了却他一生的心愿,然后,带着仆人,一头扎进了云南的山水间,又开始了他孤独的行程。
在云南的考察,主要是在崇山峻岭间。没有吃的,就吃野菜野果;没有投宿的地方,就以山洞树林为家。两年后,也许是吃不消这艰苦,又也许是承受不了这寂寞,仆人在徐霞客不注意时,带着全部行李逃跑了。对于仆人的逃走,徐霞客看得很开:“走吧,人各有志,祝他幸福……”
后来,徐霞客在云南的考察,全靠僧人们的鼎立资助。徐霞客在云南先后考察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并且逐一作了非常认真的记载和分析。大规模地对石灰岩溶洞和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研究,徐霞客是世界第一人,因此有石灰岩之父的美誉。之后,徐霞客又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水流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纪源考》和《盘江考》,详细论证长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了儒家经典《禹贡》以岷江为江之源的谬误。
完成这一系列探访与勘察后,他又马不停蹄远到云南边陲的腾冲,对地下热能进行实地寻访。就在这时,他患了脚疾,而且十分严重。脚病了,当然就不能再行走。这似乎是老天爷故意的安排与疼爱,知道他一生太累,只有用脚疾才能停止他的奔波与跋涉。是的,他太劳累了,应该休息了,因为他这时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在山水间跋涉了近四十年。
一六四零年,徐霞客离开了云南,乘船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六四一年五月八日,徐霞客在家乡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四岁。存文六十余万字,被后人精心编辑后,书名叫做《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用一生跋涉写成的这部游记,被世人誉为“千古奇书”。
四
在中国,真正孤独的人,就是徐霞客了。
那些江湖侠客,也孤独,但他们的孤独,有太多的恩怨情仇和打打杀杀;那些文人墨客也孤独,可是他们的孤独大都是牢骚满腹和顾影自怜。这些人的孤独,都没有徐霞客纯粹,他真正是把孤独弄到了极至,推向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徐霞客用他的一生为世人阐释了孤独行者的深层含义。
徐霞客的孤独,完全出于一种自愿,它来自于心灵与梦想。因为他的整个行程,全部是自费,顶多也就是求了朋友一点点资助。他没有听谁的命令而行事,不是迫于某种头衔的差使,更不是受什么机构和组织的专门派遣,他没有得到过国家的半点俸禄,没有享受过什么专家之类的待遇,甚至他患脚疾而回家,其路上的盘缠,全都是一帮僧人在资助。因此,他的行为就完全是对祖国山河最真挚的热爱。这样的爱,就注定了他的伟大,注定了他的名字要刻在中国的山水间,注定了历史要恭恭敬敬地把他接纳。这样的接纳,他就成了不朽,成了永恒。是的,他应该获得这些,他的无私与无畏,使他成为中国最彻底和最干净的志愿者。
在朝廷们一次次以血腥的方式争夺江山的时候,徐霞客根本没把这些打上眼,他心中的江山大地,是中国的,不是某个家族和集团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不遗余力地走南闯北,为我们的民族把江山大地一次次清点,一遍遍考证,并为我们写出了伟大的《徐霞客游记》。
在徐霞客之前和之后,当然也有过许多人对中国的山川作过勘考,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徐霞客那样的自觉和彻底。在这许多人中,惟有一人让我敬仰,那就是在十三世纪,一个来自于遥远国度的人,花了整整十七年的时间游走于中国的山川大地间,并走一路记一路,他的名字叫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在游走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后,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以安慰马可·波罗的是,在他去世两个多世纪后,中国出了一个徐霞客。
因此,历数无数孤独的行者后,真正让我无限景仰的,一个是徐霞客,一个就是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