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一:在人头攒动的车站广场,一位身着黑色皮衣的姑娘,化了淡淡的的素妆,拖着一只旅行包,清雅端庄,气质不俗,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舍的忧郁。她身后站着一位饱经风霜,看样子约五十岁开外的农民和一个很土气的小男孩。
这时,车站广播室里传出“买好上午10点钟去上海车票的旅客,请马上进站上车了”。那老者握住姑娘的手,颤声说道:“闺女,这两年里你已挣了很多钱,爹知道你一人外出打工很辛苦,现在政策好了,家里不愁 吃穿,你就别出去行吗?”,小男孩也跟着央求道:“姐姐,别走嘛,爹娘天天都想你哟!”姑娘拍了拍了弟弟的头说:“好好读书,姐姐等着你的好成绩”。转而又向老人,眼里溢出了串串泪珠,说:“爹,前年我与公司又续签的三年劳动合同,还没有到期。我出去不只是为了挣钱,人还得讲信誉,这次带回的10000元钱,你买点化肥种子,请人把庄稼种上,剩余的钱买些营养品,你和娘要多保重身体”。
说完,她深情地望了一眼这一老一少,转过身,毅然向检票口长长的队伍走去……
镜头之二: 站内一辆即将 开走的客车,蒙蒙细雨拍打车窗上薄薄的灰尘, 车内那条红丝巾的鲜艳和女孩妩媚的容颜,己是泪流满面的她,睫毛下还吊着晶莹剔透的泪珠儿, 一声声哭泣诉说着离别的眷恋。车窗外, 一位小伙子的香烟已燃到指尖,神情悲伤而木然, 目不转睛的望着那姑娘, 一位挽着发髻的母亲,颤抖着粗糙的双手从车窗再为女儿递上一包食品, 她那深深的皱纹,已经辨别不出表情,不过, 从目光中看出充满了疼爱和期盼。“娃儿,腊月间早些回来,把你俩的婚事办了, 女娃儿家在外头要把细些,莫做重活….." 风还在吹, 雨还在下,老母亲的话还在说,只是声音有些嘶哑。
镜头之三:从车站大门进来几个人急葱葱地来到候车厅,男人扛了个很沉的蛇皮口袋, 里面像是装的腊肉,一个女人后面跟着两个孩子, 小男孩约四五岁,女孩约十岁左右,放下行李,男人喘着粗气说:你三娘母去城里买点东西,早点儿回去吧!车还要等一会儿, 屋里还有猪牛等你回去喂食呢。女人点了点头不说话,眼睛一闪,溢出泪花。小男孩期盼着喊:爹,二天回来给我买个望远镜;我还要一双球鞋, 要带鼓儿钉的哟……女孩摸着弟弟的头说:不好好唸书,只晓得要东西。
男人没有搭话, 心情显得很沉重,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盒“天下秀”香烟, 点燃了一支,深深吸了一口。女人还是不说话, 两行泪水一直在脸上流淌。 她说啥呢?说给谁听呢?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正月离家,腊月才回来.有谁知道春夜的寂寞和孤独;谁知道夏日的激情无处倾诉;有谁知道秋收的喜悦无人分享;谁知道寒冷的冬天无人依偎。谁知道漫漫长夜孩子叫爹的梦语?谁知留守的爱妻生病时独自流泪?谁知道…….谁知道?
镜头之四:一辆正驶出站外的客车开了,车门外一个小男孩被一位躬腰爬背的老人强拉住小孩,小孩撕心裂肺地叫喊:爹…妈…我要妈…妈呀…… 车已开出站很远了,小孩还在不停地哭泣追赶车,老人迟迟蹬蹬地站在路边,用粗糙的手背擦去眼泪,望着渐渐消失在他视线中的车。
离别,多么刻骨铭心的悲伤,谁想背井离乡?谁不留恋家中被窝的温情?谁不期望一家团圆,共享天伦?
无奈,我们这个山区县太穷了,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挣钱;无奈,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政策不配套,不能把孩子带上读书;不能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孝;无奈…无奈…. 真是无奈呀!老乡们,一路平安!腊月早点回来, 你们在外家乡人都在为你们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