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天津来重庆办事的,以前从未到过重庆,但重庆这个历史城市的名声在我看来一直比天津要显赫得多。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就有了巴国,重庆是巴国的首都。三国时这里是蜀国的军事要地,此后历代都是重要的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是中国的临时首都。除山中之城的特点之外,重庆还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两江会合的要地,论山则居高临下,论水则航运发达,所以重庆不仅是战略要地,也是“中国最赋地理性格的城市”。
总体来讲,由于重庆的特殊地理特征,这个城市在视觉上比较有气势,我到重庆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此地堪称大气磅礴”。当然,逢山钻洞,遇水搭桥,在大山大河上搞城建,无疑都是大手笔,那要比平原城市多消耗不少财力呢,需要花费更大的投资。据说重庆正在实施从城区到各县的“八小时工程”,也就是高速公路将贯通各县,从重庆市区到所辖各县最远不超过八小时车程,对于重庆这个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的山区来说,修高速公路必然要大量穿山洞、造桥梁,确实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3100万),也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虽然城区内比较豪华和漂亮,但周围还分布着很多的贫困县。由于地理原因,西部开发所需要的投资要比平原城市大得多,其实那些已经成熟的沿海城市应该把锦上添花的项目投资更多地投向西部,才能更快地缩小西部地区与沿海城市的差距。政策上的事情就不多谈了,下面还是谈谈对重庆城区的观感吧。
印象之一是重庆隧道多,桥梁多,甚至还有过江索道及自动扶梯,而且这些都是大型的那种,海河上的那些都算小桥,根本不可相提并论。重庆的过街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也很多,这一点天津是比不上的,在天津,行人过马路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横穿马路,但要受红绿灯限制。
重庆“山城”的称呼当之无愧。由于重庆是一座“依山就坡”而建的城市,所以建筑的错落感很强,建筑间的落差很大,山脚下有,山坡上有,山顶上还有。立交桥上的各条道路象章鱼的触手一样伸向不同高度的去处,蔚为大观。在江边,由于视野开阔,人们可以看到岸边大片的建筑,沿江公路可以看到很远,视觉冲击力很强。整个城市看上去极具立体感,而不像平原城市那样建筑在一个固定高度的平面上。
重庆城区有两江穿过——嘉陵江和长江。那是两条大川,在嘉陵江和长江上的大桥,无论长度和高度,都不是海河上的桥所能相比。为减少交通压力,嘉陵江上连通渝中区和渝北区的大桥竟然是并排双桥,一座是嘉陵江大桥,一座是澳门投资的渝澳大桥,分不同方向相对行驶,从渝中区去渝北区走嘉陵江大桥,反之则走渝澳大桥,而且现在都已经不收费了。从这两座桥上看岸边山坡上成片的高楼和沿岸蜿蜒的公路,其磅礴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样说也不排除因我从平原而来,才会这样少见多怪,呵呵。
嘉陵江与长江在重庆汇合,两江汇合处就是著名的朝天门码头。朝天门码头有个广场,从朝天门广场,俯视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可以看到两种颜色的江水汇合到一起,嘉陵江水是绿色的,而长江则是土黄色的。待两江并入长江后,就全是土黄色的了,可见长江从上游水土流失已经很严重。
印象之二是重庆的高楼多。重庆高楼成片,远处看密密麻麻,鳞次栉比,即使是旧房子,也多是楼房,这一点与天津大面积的平房形成鲜明对照。天津近些年才使平房少起来,楼房多起来,但目前还参差不齐,还有大量的平房需要拆除,而重庆却早已经是高楼成片了。在解放碑一带的商业街,1950年的解放碑埋在高楼群中,如果不是在十字路口的中央,其高度并不显眼,而周围密集的高楼使天空几乎快成了天井,类似新加坡莱佛士坊金融区一带的高楼群。其他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一带、石桥铺高新技术园区一带的高楼也非常密集。当然,我去的地方还不多,无法举出更多的例子,但在多次长长的乘车途中观察后得到的感觉是没错的,那就是楼房多平房少,连旧城的老房子也以楼为主,大概和山城寸土寸金的地基有关,所以不会象平原一样浪费资源。
印象之三是重庆的上下坡多,楼梯也多。这是山城的特点,据说朝天门码头就有数百级台阶。每天很多重庆人出来进去都得上上下下,上升和下降是每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除非不出门。更有意思的是,一座大厦的一楼有大门进出,六层的另一面居然还有大门进出,因为一楼的路在山脚,六楼的路在山坡,等于一座楼可以有上端下端两层进出口,呵呵。
因为上下坡多,所以重庆的交通工具中没有自行车。因为家家没有自行车,重庆的出租司机比天津的出租司机更容易挣到钱。虽然坡度大,但不影响车速,重庆的车速普遍都快,包括公共电汽车,而在天津汽车走平地的速度都会像牛车一样。
印象之四是重庆的美女多。早就耳闻重庆盛产美女,此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看来确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是“不到重庆不知道结婚早”啊!一来,大概由于此地雾多,皮肤长期保湿相当于天然美容,所以重庆妹子几乎个个都肌肤细嫩柔滑,北方人那样的粗糙皮肤在此地可谓凤毛麟角。二来,大概又由于每天都要上坡下坡“爬山”锻炼的结果,或者还由于特殊的饮食习惯,重庆妹子也少见肥胖者,先不论长相如何,大部分拥有魔鬼身材,胖的实不多见。所以重庆妹的主要特点一是皮肤好,二是身材好。并且,男人们在重庆更有机会大饱眼福,一方面因为此地天气炎热,另一方面千娇百媚的重庆妹子不会傻傻地让美丽身材掩盖起来,所以大多穿着较少且紧身,大街上着“吊带背心”、“兜兜装”和超短裙或短裤的妹妹很多,随处可见裸露的半个后背,白嫩的肌肤充满诱惑,婀娜身材曲线毕露,使美丽一览无余。唉,啥也别说了,鼻血哗哗的。。。估计最后在重庆呆久了的男人如果不及时增加免疫力,最后就得因失血过多而身亡。
印象之五是重庆的观念比较前卫。在朝天门广场,看到有安全套自动贩卖机,据说娱乐场所和大学校园里也有,而且是免费的。在沙坪坝区的一个十字路口的中心圆盘上有一座金属的雕塑,是全裸的两男两女,除男子下部用树叶遮盖处理以外,其余部分均是写实的。在缙云山的一个别墅花园区里,路旁比欧洲还欧洲的裸体雕塑美不胜收。据说在东泉还有天体浴场,裸浴的人们相当坦然。如此种种,再加上大街小巷许多重庆女孩的大胆穿着,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离封建已经很远了,离开放则很近,而且极具现代意识,观念很前卫。在沙坪坝区看到,路旁的垃圾箱每组都有两大一小,两个大箱是装可以回收的垃圾与不能回收的垃圾,一个小盒子是装废电池的。而在天津,能在马路上见到垃圾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遑论还分什么种类。
有句话说,重庆虽然是山城,但并不封闭,广州深圳有的重庆也有。前卫的观念无疑会给西部开发带来活力,相信新重庆崛起的速度一定是惊人的,而且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当然,开放的程度越高,随之而来的问题越多,譬如在解放碑就有一些“商务公司”的皮条客兜售“重庆妹伴游”的服务,其服务内容可想而知,因为正经服务没有在大街上逮谁给谁发名片的,不过有理由相信名声在外的重庆美女们生意不会太差的,何况重庆是旅游城市。
印象之六是重庆的旅游资源多,包括人文的历史遗迹和自然的风光景色,都有不少。关于重庆的旅游点到处都有介绍,就不多说了。其余的印象还有诸如饮食的麻辣风味,也是众所周知的,不多谈。
还要补充一个印象,就是关于重庆人的豪爽性格,据重庆人自己说,重庆人不喜欢互相斗心眼,如果不和,宁可当面打一架,“一小时前是朋友,吵翻了就干一架,成了仇人,可说不定一小时后又成了朋友,”一个重庆人说道,“这就是重庆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面也引用几篇别人写的关于重庆的文章,以证实我的印象的准确性。当然,我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数日而已,重庆的很多地方我还没来得及去,大概是满街漂亮的“重庆幺妹”每每让我驻足不前、流连忘返吧……
(下面这些照片是我在重庆考察的短短几天中走马观花匆忙拍摄的,尚不能准确代表重庆的全部特征,因为许多地方我还没有走到,特别是旧街区。即使去过的地方,有些景色如嘉陵江石门大桥也未能找到理想的拍摄角度,另外还有譬如大礼堂等一些景观正在修缮,都未能拍照,相信重庆还有很多更漂亮的景色和人物,有待于今后有机会再做补充。至于那些重庆美眉嘛,嘿嘿,也不是我所见到的最能吸引视线的美女,因为多数场合下我并没有很恰当的偷拍机会,而大模大样地用相机当面对准人家,我还是比较心虚哦,呵呵。还需要说明一点,这些照片是我在重庆用笔记本电脑编辑完成的,我一向不太信任液晶显示器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因此其中部分照片可能会有偏色或亮度、对比度方面的失真现象,望朋友们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