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州区白庙乡,曾有人花20 元却只能买10 斤水;一盆水,村民前后要用4 遍,先洗脸,再用这水洗澡,洗完澡的水存起来洗脚,最后用来冲厕所。“吃水太难啦,我每天2 点起床也不一定能抢到水。”5 月4 日,在白庙乡,69 岁居民严承志说,这里缺水有7 个月了。
1、缺水 凌晨2 点起床挑水
从巴城往北40 余公里,就到了白庙乡场镇。居民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缺水。至于缺水到了哪个程度呢?居民严承志老人说从过年到现在,他只洗过两次衣服。“从去年10 月份开始,就缺水了,洗衣服要到7 公里外的河沟去,所以我都是存上一大堆衣服后,才背到河里去洗。”严承志说。为了取水,他每天凌晨2 点就要起床,赶到5 公里外的水井挑水,去晚了就被人抢光了。前不久,严承志取水途中不慎摔伤,家中吃水的情况就严重了,多亏了邻居帮忙才能让家人吃上水。
2、节水 袜子穿后晾晾再穿
居民陈正明家里堆满了一大堆没洗的衣服,因为没水,一双袜子前后穿了不下4 次,每次脱下后晾一晾,过几天再穿。“ 连吃水都无法保证,衣服、袜子就更没法洗了。”白庙乡场镇有近3000 人,不少家中都是挑水吃,条件好的用车拉回水,还有居民甚至只能买水。
由于缺水,不少人将河谷里的水弄到场镇上卖,一般是40 至60 元一吨,居民刘红荣说,“ 曾经买10 斤水,花了20 元。”
3、送水 送水车来了一次
白庙乡乡长欧明清介绍,白庙场镇地处山梁之上,历来缺水。近年来,缺水危机愈演愈烈,今年尤为突出。至于缺水原因,欧明清说,白庙乡场镇人口不断增多,用水量增加,而白庙乡的供水站主要取水点有5 个,都是山泉水。去年冬季开始,我市干旱天气加剧,降水量减少,导致白庙乡取水点的水量少。同时,去年10 月份,该乡开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将堰塘水放光后施工硬化池底,白庙乡缺水危机便更加突出了。
对此,该乡乡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工作人员苗文翠说,当地政府曾协调消防运水应急,但因路程遥远,消防车来了一次后就不再来了,当地政府组织居民寻找水源,但缺水问题一直没得到根治。
部门回应 自来水工程六日前复工
苗文翠说,去年9 月,投资220 万,由巴州区水务局牵头实施的白庙乡场镇自来水工程开始动工,水源地是8 公里外的向家沟,该工程原计划今年3 月完工,可以破解当地饮水难题,但居民将自来水管都铺到家门口后,工程却因各种原因停工了。
“ 工程停工后,相关部门虽多次督促施工方加快进度,但仍未见动静。我们承诺如果年前能完工就奖励施工方5000 元,但没想到工程到5 月份还是没完工。”欧明清说,该工程归区水务局监督管理,乡政府无权督促其立即复工。
巴州区水务局一喻姓副局长表示,该工程所在地地势复杂,修建难度大,因而造成工期晚点,目前已约谈过工程承包商,要求在本月6 日之前复工,并于本月20 日之前打好水坝基础。对此,施工方四川同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昆说,停工是因资金短缺所致。“如果资金能到位,2 个月就能完工。”
学校为节约用水 停用部分厕所
在白庙乡小学,学校德育主任谯平湖说,“学校有500 名学生,400 名学生要在学校就餐,有100 名学生在学校住校。”学校食堂里,有一个长约2 米、宽约1 米的水缸储存水供学生用水。一位食堂大姐说,这水是从两公里外购买的。
在学生寝室里,每个脸盆里都有一些水,水盆旁放有两个2.5 升的塑料水壶,谯平湖说,“ 这些水是学生洗脸后剩下的,水壶就是用来取水的。”学生杨凤玲说,盆内的水是早上洗脸剩下的,平时用于洗手,晚上睡觉的时候再加上一些热水就洗脚了。
“ 为保证用水卫生,学校还为师生购买了用于消毒的泡腾片,为了节约用水,教学楼及宿舍的厕所都禁用,师生都要到规定的厕所处入厕,利于食堂用废水进行冲洗。”谯平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