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网报道,日前,记者在市水务局获悉,我市境内河网密布,长江、沱江、赤水河在境内交汇,长江段133公里,沱江段44.6公里,赤水河段226公里。
长沱两江控制流域面积67万多平方公里。全市已建城镇堤防37.35公里,防洪能力20年一遇,中心城市半岛堤防有的仅为10年一遇标准。近年来,汛期洪水频发,江水易涨难消、峰高浪大,为沿江城镇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境内山洪灾害也此起彼伏,防洪任务艰巨,做好防汛抗洪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去冬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这一中心,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精心部署,扎实工作,从早、从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我市落实和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全市142个系统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1183个村社成立了防汛抗旱工作组。市、县两级防汛指挥部每年汛前在本地主要媒体上公示城镇、重要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防汛区域行政责任人名单。各级各部门落实防汛队伍,市、区县两级还成立了临时机动抢险队308支,抢险人员9185人。 加快临江、临河在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对已截流并形成水库的工程编制施工度汛方案及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整治“两江四岸”,打捞江面、水库漂浮物。江河沿岸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在汛前全部清除。补充完善区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积极发挥已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作用,通过增加监测站点和宣传大屏,进一步完善预警网络布设,实现预警信息大覆盖。收集更新全市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联系电话,部门联动,上下互动,信息共享,确保防汛预警信息发送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