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后兄妹重逢妹妹牢牢拉住哥哥的手 9点10分,华西都市报记者同郑天付坐上了开往辉景乡大堰沟村的汽车。随着家的距离逐渐拉近,近乡情怯的郑天付,心情也由一路上的激动,开始变得有些忐忑。以前的土路被柏油路、水泥路取代,他担心回去,一切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有条蜿蜒的泥巴路,一路走过去就是小山丘脚下,我家就住在那儿。”这就是郑天付印象中的家乡。他告诉记者,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条路,77年来,这条路常出现在梦中。 10点10分,大堰沟村4组,郑天付终于回来了,86岁的妹妹郑玉芳、92岁的妹夫曾仲伦从家门口快步迎上前来,牢牢拉住郑天付的手,“哥,你终于回来了,终于等到你了……”郑天付用右手轻轻抹了下眼睛。这个场景,他苦苦思念了77年。 为了迎接哥哥回家,郑玉芳前两天就把家里前前后后都打扫了个遍,窗台上不见半点灰尘。 “噼噼啪啪……”小山村的宁静,被阵阵鞭炮声打破,得知郑天付回家,全村的乡里乡亲纷纷赶来夹道迎接,还拉起了“家乡亲人想念你”、“欢迎回家”的横幅。就连镇上的腰鼓队也专程赶来助兴,郑家院前人潮涌动。 “都修成水泥路了啊。”郑天付和妹妹相互搀扶着,沿着记忆中熟悉的道路走着,边走边停。郑天付说,小路两旁还是田,仍然通到小山丘脚下。 “哥,老屋已经没了,新屋更靠近小山丘,家里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郑玉芳笑着说,“能回来就好。” 一顿团圆饭 [size=1.4]“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别说吃肉,能吃得起饭都不错了。”郑玉芳说,哥哥参军离家前,每次吃豌豆面,他都吃得特别多,但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家里再没做豌豆面了。 [size=1.4] 郑天付还有个名叫郑天万的幺弟,是在去年过世的。在郑天付的记忆里,幺弟的脸颊上长了颗比较大的痣,常跟着他去山上和田间玩。 [size=1.4] “如果能早一年找到你,你就能见到幺弟了。”郑玉芳叹了口气。自从郑天付出去当兵后,家人都在盼抗战结束,但等到战争结束,还是没看到哥哥回来,有人告诉郑玉芳他们,“郑天付死在战场上了。”但郑玉芳和郑天万都不信,“幺弟去年走的时候,还在说要等哥回家。老屋不在了,但回家的路还在。” [size=1.4] 郑天付放下端着的酒杯,眼泪不自觉地从眼角滑了出来,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滴在红色唐装上。发现妹妹看到他哭,郑天付抹去眼角的泪痕,默默看着桌子,没有说话。 [size=1.4] “他不是没找过家,以前托人写过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雷传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