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全面繁荣的当下,无论是有偿删帖还是敲诈勒索,都早已不是新闻。近年以来,随着自媒体与手机客户端的迅猛发展,以有偿删帖为形式的行贿受贿与非法经营案也呈高发之势。在网络上看似籍籍无名的“小编”与管理员,也便成为了手握监督权的重要人士。随着一些公关公司的成长壮大,“有钱就能摆平”的思维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实际中。之前被人诟病责骂的“网络水军”,在删帖动辄数千、多者上万的案中,也成了小巫见大巫。 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敲诈、有偿删帖,都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一者,这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二者,压制了网友和公众的投诉维权路径。与此同时,网络的监督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对腐败官员的举报网帖,很可能会被当事人“破财免灾”;三者,一些问题企业、问题产品,可能还会对社会造成新的更大的伤害。 因此,严厉打击有偿删帖,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非法删帖不仅是网络监管不到位的副产品,更是市场环境、政治生态弊病的衍生品。非法删帖的“黑钱”好赚,是因为有太多的游走在灰色、黑色空间里的组织和人的黑幕、丑闻需要被掩盖。遏制非法删帖市场,除了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铲除这些或灰色或黑色的空间,没有了“黑色”需求的客户群体,便意味着非法删帖行业失去了寄生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