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20|评论: 20

[文学.历史] 乱弹“写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与朋友聊天,朋友把他写的诗发来让我看看,我看了之后向他指出了两点不足:一是韵律不合,二是生造的晦涩词句较多。不料朋友听到之后对我说“写诗也可以不要韵律的”,让我大吃一惊。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文学中一种特殊的体裁,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合仄押韵、朗朗上口”,就像歌曲必须要有曲调一样,是唱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
  据说诗歌最早是从劳动时的劳动号子“嗨、哟,嗨、哟……”发展起来的,是人们为了在劳动时能够脚步一致、用力一致,所以用劳动号子的韵律来统一。后来为了增加一些内容和乐趣,就慢慢发展成了诗歌,这从最早结集的诗歌集《国风》中就可以看出来,也可以从现在流行的歌曲《川江号子》中听出来。
      说到《国风》,不妨多说两句,其实好多东西从古代起就建立起了一套统一的格式,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要轻易改变它确实十分困难,也容易引起混乱。《国风》、《大雅、小雅》、《周颂》奠定了诗歌写作的基础,《春秋》、《左传》、《国语》开创了历史编排的先河,《战国策》、《韩非子》《孙子兵法》建立了战争理论的规范,《列子》《老子》《山海经》更是对大自然奥秘的探讨。这些都是诸子百家经过百家争鸣、去粗取精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财富,虽然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流传下来的也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那真是民族的罪人了。所以,在没有很大的把握时,不要轻易地去改变它。写诗也是一样。


       近来随着喜爱诗歌的人越来越多,写诗应该出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才是,但现实恰恰相反,现实是“(唐)诗,(宋)词、(元)曲”正在走向衰微,原因就是有人狭碍地理解了写诗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格律的掌握,把写律诗、绝句的规范放到了所有的诗词写作当中,加上很多人对普通话的发音不是很准确,比如成都的“椒盐普通话”,致使把平声当作仄声、仄声当作平声的现象比比皆是,所写出的诗屡屡被人砸砖头,停笔不写或就此止步。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好的诗并不一定要在格律上中规中矩,只要是“合仄押韵、朗朗上口”的,就应该放开思路,尽情发挥,大胆地写下去,最后写出来的未尝不是一首出色的传世之作。试举一例:
       公元744年的四月,李白来到湖北武昌。这里的文人墨客和地方官员,早就听说过“谪仙人”李白的大名,便商量好请李白到黄鹤楼一聚。
  宴会开得热闹非凡,诗人墨客因为有李白在场也格外地兴奋。
       痛饮一番之后,自然大发诗情,朋友们请李白赋诗。李白也不推辞,他拿起笔来刚要大书一首,突然看到墙上已经有了一首诗,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了,连连称赞:“好诗!好诗!”接着,长叹一声,把笔放下了,只向大家说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果真没有在黄鹤楼上题诗,因为他觉得崔颢把黄鹤楼的景色写得太好,已经让人无法再写了。


       那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商榷之处吧。在诗中,“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一、二句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后人评说:“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同样的情况,在王维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也有出现,在诗中,且不说完全没有对仗,出律的地方也处处可见。但随着诗句在笔端的自然流出,一股清新、逸然之气就扑面而来,使人的精神为之一爽、浑身舒服,觉得诗就应该这么写,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也成了后人效法的典范。


        再说一个泥守格律而不顾内容的故事:古代有一个自号“才子”的人很喜欢写诗,但所写出来的诗多使人莫名其妙,而他还自以为了不起。一天,他又写出了一首“隹作”,题为“即事”:“日暧看三织,风高斗两厢。蛙翻白出阔,蚯死紫之长。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归来屋里坐,打杀又何妨”!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虚心地向他请教,这位“诗人”解释说:“刚才我看见三只蜘蛛在屋檐前结网,两只小鸟在两边厢廊争斗。又看见厢廊前有一只死青蛙,白肚子翻过来象‘出’字,还有一条死蚯蚓象一个紫色的‘之’字。我刚吃泼饭(浠饭)时,听到邻居用琵琶弹奏《凤栖梧》曲;我正在吃馒头,门子来报建安的章秀才来拜会,就放下手中的馒头迎接;接待完章秀才回到屋里,看见内门上贴着的钟馗击小鬼的图画,所以说‘打杀又何妨’”。应该说,这首诗的格律上并没有错误,对仗也工整,但就其整体来说,并不成其为诗,原因自不待说,自然而明。所以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是这样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写诗可以随意地写,完全不顾章法,基本的韵律、对仗也是要的,能面面具到当然更好,只是不要太拘泥了,该放开的地方就得放开,只是要注意“合仄押韵、朗朗上口”,还要有具体的内容。
  说到写诗,其实我也不懂诗,只是喜欢看看,没事时练练笔,对格律和平仄都没掌握好,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写的这些,就算是“乱弹”吧。哈哈……


wKgNblQS0gaAMPBfAAKXDI1UNPA987.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2 小米椒 +54 收起 理由
长风abc + 24
sunfly + 30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7-2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要有章法,但由不拘泥于章法,写诗是这样,摄影也是这样。

发表于 2015-7-2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谦虚了;

发表于 2015-7-2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讲了旧体诗的一些情况,而新诗就不同了,原本诗与歌词很接近,现在拉开了距离,歌词变得"口水化",但又有人喜欢每一句都押韵的,既吊儿郎当,又自我设限,究竟好不好,难说;现代诗大致源于译作,五四新文化运动已很风行,文革有个断裂带,后来有朦胧诗,当下流行错位写法,有如飞笔体,意到笔不到,少了抑扬多了顿锉,遣词造句拼盘化,互不搭界的字词组合,传达字面之外的情感意涵,抽象,不写实,不按常规出牌,让你去猜,即所谓给你留有咀嚼回味空间吧。由于颠覆了原来对诗的观念,结果是,好的叫人耳目一新,差的不知所云,当下,现代派写法只能说在"热卖中",还须得经受时间考验。

写旧体诗讲究音韵格律,但总以达意为先,必要时可破格;新诗一般属于年轻人的天下,大龄以上也可试写,但要与时俱进。
仅以此拙见配合居士老弟的诗论,凑凑热闹。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7-27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义的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5-7-26 17:34
我的理解是:要有章法,但由不拘泥于章法,写诗是这样,摄影也是这样。

谢谢兔老师首席支持!老师说得对:有章法,但不拘泥于章法。也就是说:心中有章法,手下看似无章法,其实有章法,就像佛家的“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那样,这是写作、摄影等的最高境界了,够学习一辈子的。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夸奖!不是我谦虚,事实本来就是这样,真正有货的人是“满壶水不响”,而我是“半瓶水响叮当”。不过,我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起码可以博得个“心胸坦荡”的虚名,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也与朋友们多了些交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颠东 发表于 2015-7-26 22:47
居士讲了旧体诗的一些情况,而新诗就不同了,原本诗与歌词很接近,现在拉开了距离,歌词变得"口水化",但又 ...

呵呵,老兄的水还深哪!老兄不只对旧体诗有所研究,还对新体诗颇有了解哪!对新体诗,我也曾有所涉猎,但终究不得其门而入,最终放弃了。看来是老了,不得不让位于年轻人了。老兄说的“诗论”,确实不敢当,抬得越高,摔得也越痛。“诗论”比“论诗”高了不知几级台阶,我的议论距“论诗”还很远,所以是“乱谈”。老兄的一番话,真是得了佛家三昧,有“摘一片白云补纳,偷半轮明月看经”的超脱。佩服!谢谢老兄的赏贴和评论!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5-7-27 02:38
有意义的讨论。

谢谢朋友的支持!老实说,论坛里的讨论还似乎还少了点,如果论坛里讨论形成了风气,不但对帖子的质量提高不少,每个人的水平也会得到足够的进步,实在是一举两得,值得推广、发扬。

发表于 2015-7-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后再也没碰过这些了,谢谢分享www.rihui158.cn

2020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7-2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的赞同!现在很多人对发音的平仄不甚熟悉,被人一评不符音律就不敢写了,居士大伯此文真是快人心!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7-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老师们说的非常正确,支持!: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秘密123 发表于 2015-7-27 10:36
毕业后再也没碰过这些了,谢谢分享www.rihui158.cn

哦!其实毕业了并不是学习就完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学习一些,以后应该还用得着。再说,艺多不压身,多学的即使以后工作用不上,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是好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才更充实。希望毕业后不要把所学还给老师才好!谢谢你的赏贴!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5-7-27 12:51
非常的赞同!现在很多人对发音的平仄不甚熟悉,被人一评不符音律就不敢写了,居士大伯此文真是快人心!

谢谢美版!其实音韵一般人的掌握还是问题不大的,主要问题出在格律上, 也就是出在律诗和绝句上。律诗和绝句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或四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掌握不好,就出律了,所以容易被人砸砖头。我建议,如果心中没把握,就不要寇以五律或七律,五绝或七绝,统称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就行,因为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几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便于掌握。这是个人之见,请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abc 发表于 2015-7-27 13:12
以上老师们说的非常正确,支持!

谢谢风版的支持!请茶

wKgNdVQS04GAZfpIAACsC5lBUNQ630.jpg

发表于 2015-7-27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论甚是,至于为什么甚是,我也不晓得,因为我不懂古诗。;P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艾亭yy 发表于 2015-7-27 22:17
所论甚是,至于为什么甚是,我也不晓得,因为我不懂古诗。

朋友不是不懂古诗,可能是茶壶里煮汤元——倒不出来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5-7-27 12:51
非常的赞同!现在很多人对发音的平仄不甚熟悉,被人一评不符音律就不敢写了,居士大伯此文真是快人心!

谢谢美版的小米椒!

wKgNblQS0H6ACiutAAKkmXaV_No950.gif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abc 发表于 2015-7-27 13:12
以上老师们说的非常正确,支持!

谢谢风版的小米椒!

wKgNaFQS02OAORhmAAAlRJrb74E928.jpg
发表于 2015-7-29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诗词 但是 只是喜欢 不会写诗  最基本韵律也不懂  只知道 读出来要清爽  要顺口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