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清华大学依托百年教育资源的积累,本着“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自筹资金启动了教育扶贫工作。该工作是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帮扶对象,通过在当地建立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清华大学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资源无偿输送给贫困地区。截至2009年4月,已在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462个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累计培训65万人次,无偿提供的各类远程及面授培训课程每年超过2500学时,内容涉及干部培训、中小学师生培训、农民培训等等。六年来共组织1500多名清华师生利用暑假奔赴贫困地区开展英语教学、计算机教学、学习经验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2006年、2007年、2008年暑期,还吸引了215名美国师生参与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009年7月6日至2009年7月25日。 本次社会实践地点为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践地点分布见附件一)。 面向贫困地区干部、中小学师生和农民教授英语、计算机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教授英语为主。由8—10名志愿者组成一个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以上贫困地区。每支小分队包括一名指导教师,2名来自美国大学的师生志愿者以及我校部分学生。附件一: 2009年清华大学教师暑期扶贫支教社会实践地点 序号 | 实践地点 | 1 | 安徽无为 | 2 | 重庆綦江 | 3 | 福建福安 | 4 | 甘肃秦安 | 5 | 广西隆安 | 6 | 贵州丹寨 | 7 | 贵州江口 | 8 | 贵州荔波 | 9 | 贵州织金 | 10 | 贵州罗甸 | 11 | 贵州西秀、紫云 | 12 | 河北阜平、灵寿 | 13 | 河北献县 | 14 | 河南魏县 | 15 | 湖北大悟 | 16 | 湖北罗田、蕲春 | 17 | 湖南新田 | 18 | 江苏宿豫 | 19 | 江西安远 | 20 | 江西新建 | 21 | 内蒙商都、化德 | 22 | 内蒙太仆寺旗 | 23 | 青海乐都 | 24 | 山西和顺、左权 | 25 | 山西交城 | 26 | 陕西府谷 | 27 | 四川会理 | 28 | 四川通江 | 29 | 四川越西 | 30 | 云南盐津 |
附件一: 2009年清华大学教师暑期扶贫支教社会实践地点 序号 | 实践地点 | 1 | 安徽无为 | 2 | 重庆綦江 | 3 | 福建福安 | 4 | 甘肃秦安 | 5 | 广西隆安 | 6 | 贵州丹寨 | 7 | 贵州江口 | 8 | 贵州荔波 | 9 | 贵州织金 | 10 | 贵州罗甸 | 11 | 贵州西秀、紫云 | 12 | 河北阜平、灵寿 | 13 | 河北献县 | 14 | 河南魏县 | 15 | 湖北大悟 | 16 | 湖北罗田、蕲春 | 17 | 湖南新田 | 18 | 江苏宿豫 | 19 | 江西安远 | 20 | 江西新建 | 21 | 内蒙商都、化德 | 22 | 内蒙太仆寺旗 | 23 | 青海乐都 | 24 | 山西和顺、左权 | 25 | 山西交城 | 26 | 陕西府谷 | 27 | 四川会理 | 28 | 四川通江 | 29 | 四川越西 | 30 | 云南盐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