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03|评论: 3

[民生杂谈] 敢问《举报人权益保护法》何时出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乔志峰

    山东村民实名举报村书记,信落入对方手中被刑拘。自2014年10月起,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卫固镇傅山村的多位村民先后向不同部门投递了20多封举报信,实名举报傅山村党委书记、傅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彭荣均涉嫌侵吞百亿集体资产及违规占地修建别墅。至今,这些举报均未得到正面答复,举报信有的“正在被研究”,有的被转交其他部门,其中一封信甚至落到了被举报人彭荣均的手中。与此同时,多位实名举报人的麻烦接踵而至。有的举报人丢了工作,有的被派出所扣留。(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村民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截止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但举报者频频遭遇麻烦,却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事实——有村民甚至仅仅因为在微信上转发了一条关于彭荣均的举报,就被派出所找去了解情况,“还是问我为什么转发这些内容,然后又把我扣留了24小时”。特别是举报信竟然落入举报人手中,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哪怕是出于最朴素的常识和最基本的逻辑,对此也会生出一些疑问:如果当事村书记不存在任何问题,为何对村民的举报如临大敌?当地的相关部门为何不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却不遗余力解决提出问题的村民、替村书记“灭火”?这里边有没有“官官相卫”甚至“沆瀣一气”的现象?

    有媒体曾经报道,很多举报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其中,各类“隐性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因其手段“合法”、行为隐蔽,难以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这个问题不解决,“实名举报”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必然会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0.1%的受调查者觉得必须检举腐败行为,有30.8%的人不这样认为。受调查者中大约有36.4%的人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检举揭发不会受到认真对待,34.9%的人担心遭到打击报复。面对“举报信落入举报人手中”的荒唐现象,这种担心显然并非多余。

    据悉,早有媒体报道过该村村内民主生活堪忧及别墅区问题,《中国青年报》也曾于2014年11月17日刊发报道,详细梳理了该村村办企业的股权变迁,披露该村百亿元资产被划至个人名下一事。为何村民的不停举报和媒体的频频曝光,都如同泥牛入海,未能带来预期的回应?到底是当事人能量太大,还是某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存在严重问题?

    “举报信落入被举报人手中”,再次折射出现如今反腐倡廉领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而实际上,将举报信交给被举报人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此事被曝光,无疑是最有力的举报——不仅再次将被举报者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更是暴露了其背后的保护伞和“战友”。上级部门应及时介入对此进行彻查,挖出潜伏在相关部门中的“卧底”,绝不能任由他们继续损害法律尊严、压制正气。

    鼓励和提倡“实名举报”,能够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但实名举报必须有法律为之兜底。我国当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举报人,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多年的《举报法》或《举报人权益保护法》也一直没有出台。如果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了、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公平公正了,“实名举报”方能不期而至,“举报信落入被举报人手中”之类的丑陋现象就会少很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8-20 07: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信落入被举报人手中”,再次折射出现如今反腐倡廉领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而实际上,将举报信交给被举报人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护,那以后谁还敢举报呢?这样长期下去我们只能眼睁睁看到违法乱纪的行为恣意蔓延……

发表于 2015-8-2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吧,看似确实让人堪忧,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法治社会,人人都懂得站在法律的平台上维权,网络的力量也很强大,但是这也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钻了孔子,有的人就利用这个肆意诋毁他人,但很多事情却也不是空穴来风,现在实名举报却也很多,鼓励和提倡“实名举报”,能够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但实名举报必须有法律为之兜底。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8-2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山头、没有圈子、没有私人利益链条的时候,迎刃而解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