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52] 情景再现
本报记者“历险”记 男子:老子要把你抓起来!
(2009-05-07)(新加坡 联合早报) ● 张晓中 绵竹
5月2日下午,我来到四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绵竹市五福镇采访孩子因校舍倒塌而死亡的家长,这次的采访充满了惊险。
由于死亡学生是当地政府禁忌的话题,为了安全起见,我提前到绵竹市所属的德阳市新闻办办理了“灾区采访证”。他们给我的保证是:“只要当事人愿意,你们谁都可以采访。”
当我和摄影记者来到去年大地震中因校舍倒塌、造成127名小学生死亡的五福镇福新二小时,看到由江苏徐州援建的新校舍已经基本建好,因为是五一假期,工地工人很少。于是我们到小学大门外一个小型板房区,试图采访遇难学生家长。
我在镇上找到一个死亡学生的祖父母,当我正在采访时,摄影记者给我打来电话,说外面有人在找我,自称是“地震死亡者亲属”。刚刚放下电话,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一边说话,一边走入房间。
他恶狠狠地用手指着我说:“谁让你来采访的?你马上离开,不走我就把你抓起来!”我反问他:“你是干什么的,凭什么干涉我的采访?我是进行合法采访,我有德阳政府发的采访证。”
他提出要看采访证,我就把挂在胸前的采访证拿下来给他看,他一把抢过去说:“你立即离开,否则我揍你,老子要把你抓起来!”他拿起记者证就往外走,我也跟出来。要他还采访证。他骑上电单车说:“我要把你抓起来!”
我立即拨通德阳市宣传部涂升珂处长的手机,向他描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并提出抗议,要求立即归还采访证。他说立即联系绵竹市宣传部长,了解情况,并对当地“干部”的行为表示道歉。
就在我通话的当儿,另外三辆电单车将我的车团团围住,一个人敲打车窗,我打开后大声对他说:“我正在与德阳市宣传部干部通话,投诉你们!”他听了立即掉头离开,其他电单车也跟随离开。
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开车离开现场。路上,德阳市委宣传部涂处长再次来电道歉。但是至今为止,我的采访证还是没有拿回来。至于骚扰和威吓我的人的身份,更是一个谜。
[em03]本人点评:
1. 5.12一年了,面对舆论,面对学生家长,基层领导该如何处理?对山西人来说,一说到矿难,领导干部就头大,不光是其所面对的政治压力大,同时死难者以及媒体的压力更大。可能2008年以后,绵竹的干部们将永远被学校,豆腐渣。。。等等所困扰。 08年市委书记用下跪的方式阻拦学生家长上访,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当时是所有力量抗震救灾,全市剩下维持治安的警力有限,而且人类的认识和素质并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的上访往往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人所利用从而造成全市治安混乱,出现一边救灾,一边是抢夺等等违法犯罪趁火打劫。那会社会一乱,必然这一群体性事件就会以点带面蔓延开来,也必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马上解决。这样一来,不知会有多少人直接或者间接被害。
2. 舆论自由,这应该是一个社会民主文明的标志。虽然经济发展了,但基层干部得素质并没有提高。在基层干部的选择和培育上仍是力度不够。但好的人才又有谁愿意呆在基层呢?这是陈年的体制问题,不谈也罢。
3. 既然有外媒在德阳备案,明知人家是去灾区,明知遇难学生是新闻热点。明知下面人面对媒体的适应能力不好,往往是遇到被人报道自己的丑事就采取暴力阻难方式。德阳方便也可以采取向绵竹等方面事先说一声,事先向下面的干部教育教育嘛。
4. 近年来中国的舆论开放度在逐渐增大,面对危机的处理能力也在加强。知道了信息在如今的社会是瞒不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了问题必须及早公布,及早处理,才能将所造成的危害减到最低。当别人指着鼻子问你的时候,你才承认或者还试图抵赖,那就是最失败的一方,失去的不光是外人的信任,也包括自己内部的相信。
5. 这群人是谁,是富新或者五福的那级社会关系,德阳或者绵竹政府会如何处理这种舆论危机?这种舆论危机不处理好,那将会给人一种在灾区没有舆论自由的感觉,灾后重建也将失去舆论力量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