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88|评论: 3

[民生杂谈] 公款饭局难弃:赢了酒品丢了人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触饭局“红线”,市长被“请出局”

  近日,湖南省纪委通报称,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向曙光等参加由永州零陵机场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公务接待用餐。14人共消费白酒、菜品合计7707元,且违规提供了香烟,并导致参加用餐的一名女官员在当晚因过量饮酒死亡。经省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湖南省委同意,决定给予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向曙光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免去其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

  对于一场饭局“吃”掉个人政治前途,一些官员并不理解。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吃吃喝喝,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正常交往,算不上腐败,用不着上纲上线。甚至认为人家请我,不去是不给面子,脱离了群众。但正如网友所说:殊不知,天下没“免费的午餐”,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吃拿都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有媒体发文指出,腐败往往就暗藏在觥筹交错之中。公款吃喝,很多时候会变成违法违规事件的渊薮。因此,面对各种饭局诱惑,各级领导干部还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

  二、变味饭局,背后往往“权力埋单”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利用公款吃喝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随着各级纪委执纪力度的加强,领导干部们的饭局也净化不少。但近来各地依旧有因大吃大喝被点名、处分的领导干部。一些官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吃公款吃老板”“不进会所进社区”。甚至为了规避“风险”,一小部分公款吃喝还变成了“网上订餐”,利用互联网消费,逃避监督。

  媒体曝光的部分因违规公款吃喝的干部

http://yuqing.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724/MAIN201507241542000358343885896.jpg

  三、高压管不住“嘴巴”,回归朴素须制度发力

  在当前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官员仍然顶风“吃喝”。究其原因,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见右图)。

  凯迪社区网友“高新之春”发表帖文说,身为党员干部,本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

  http://yuqing.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724/MAIN201507241611000005404516823.png

  央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而不应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以至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自欺欺人之事。因此,对于公款吃喝这样的歪风“顽疾”,必须痛下决心,进行铁腕整治。

  网友指出,在谴责一些公款吃喝造成国家经济遭受损失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不让各种吃喝有漏洞可钻。

  四、把牢廉洁自律“大门”,八小时之外有“戒尺”

  http://yuqing.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724/MAIN201507241613000056828595412.jpg

  随着各地纪委铁面执纪,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在各地建章立制的探索中,领导干部饭局的“红线”愈加清晰,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外”的“戒尺”也更加明确。5月,吉林省纪委以“20禁”的形式划清饭局红线,包括上下级之间搞互相吃请、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等规定,不少网友的纷纷点赞。

  《济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不能仅仅把注意力盯在饭局之内。还要在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其一,有必要查一查饭局是不是真的减少了;其二,有必要查一查都是什么人在消费“疯狂的饭局”。因为与饭局对应的,必然是不羁的权力。如何遏制公款吃喝,四川新闻网发表文章指出,必须要补齐制度的“短板”,事先预算制度的完善与公开,公开账单,管住钱财。对于公款的使用必须有一个详细开放的申请、审批、审计、监督的程序,以保证其公款的正确使用。

http://yuqing.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724/MAIN201507241613000476795855669.jpg  

  管住公款吃喝问题的舆论倾向性分析(抽样:205条)

  五、舆情点评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2015年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显示,一些公款吃喝现象不降反升。从数据看,虽然与刚好过春节不无关系,但是也说明仍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把禁令当作“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公款吃喝看似小事,实际上事关大节。在长期“不吃饭就办不成事”的社会氛围浸润下,把“越界的饭局”当成家常便饭,认为只要不拿不要,吃上一顿饭没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饭局“依赖症”,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吃上一顿饭。坊间把这样的干部称为“饭局型”干部:酒量大、口气大、胆子大、面子大。

  媒体指出,这样的干部在饭局上,往往显示了酒品,却忘记了人品,极容易在大节上栽跟头。

  媒体报道,近期多地陆续出台的饭局“红线”,为领导干部出席饭局作出了明确规定。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列出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杭州市纪委出台“三问”确保“无问题饭局”、昆明晋宁纪委“四看三约束”定饭局标准……各地细化的这些饭局“红线”,一定程度上让官场的饭局干净许多,也单纯许多。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清晰认识到,饭局“红线”也仅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肃清大吃大喝饭局现象,从长远看,还需把制度的“防护网”编织得更加密实。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四风”的新形势、新动向,警惕隐形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对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进行问责。因此只有加强监督机制,完善惩处配套措施,将“违规饭局”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管理,让领导干部队伍得到净化和整治,才能真正使违规饭局绝迹。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 刘星星、见习舆情分析师李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9-8 14: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算是少的了

发表于 2015-9-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利用公款吃喝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随着各级纪委执纪力度的加强,领导干部们的饭局也净化不少。但近来各地依旧有因大吃大喝被点名、处分的领导干部。一些官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吃公款吃老板”“不进会所进社区”。甚至为了规避“风险”,一小部分公款吃喝还变成了“网上订餐”,利用互联网消费,逃避监督。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