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邛崃水口钟山村惊现碉堡(土楼)群 原来准备今天与朋友一道对水口钟山村的张氏土楼进行测绘,结果在村民的指引下,又发现三处土楼,其中两处保存完好,一处已毁。在不到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四处土楼,其中三处保存较好。这在成都地区是首次发现的。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旅游开发价值。有关方面应该引起重视。 钟山村土楼,当地人称为碉堡。应该说,碉堡之说比较准确。据初步考证,上世纪30年代,迄今80多年前,土匪猖獗,当地(小地名,祠堂坝)的张姓,何姓,封姓,叶姓几家,几乎同时修建了土楼(碉堡),一方面可以住人,另一方面,也作为防匪之用。从土楼的射击枪洞方位来看,几个土楼互相照应,互为犄角。控制了整个祠堂坝,扼守从火井到邛崃的捷径道路。几个碉堡的同时出现,反映那个时代的一些特征。 土楼高7米左右,长宽4米*5米左右。复歇山式或者人字形屋顶。外墙为夯土墙,或者下部分为夯土,上为泥砖砌成。最为奇妙最有特点的是,泥土外墙并不主要起承重作用,而只是起到包装和盔甲的作用。在墙内,另外有一套系统起到承重的作用,那就是四根落脚柱,直到楼顶,形成独立的框架结构。分两层,上铺木板,木梯相连。这种系统,即使因为地震或者其它原因,外墙坍塌,它内部的框架结构依然可以保持完好,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我和朋友看到这种独特的奇妙的设计,啧啧称赞设计者的聪明。也感到与其它地方的土楼的建筑结构不太一样。它是川西民居建筑样式,演变而形成的土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值得大书一笔。 土楼的与一般矮民居比较起来,鹤立鸡群,较高。外墙是鲜亮的黄褐色。上复小青瓦的屋顶,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成都地区,还没有以土楼(碉堡)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如果与祠堂坝的山水协调,重建一些土楼,深入挖掘土楼文化,形成像其它地方一样的规模的土楼群,产生美学的视觉冲击,再以土楼文化民俗为引导。结合钟山村的正在进行的旅游开发。形成具有以邛崃土楼特点为特色的旅游点,吸引游客是极有可能的。可以参考四川丹巴和福建土楼的经验。 希望有关方面予以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