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总统卢武铉5月23日悬崖一跳了结了62岁的生命,被当局决定为国民葬。媒体报道,以国民葬形式举行的卢武铉遗体告别仪式已从5月29日11时(北京时间10时)开始进行,全程1小时10分钟(见中新社2009年5月29日电)。卢武铉这震惊世界的自尽一跳本想是依他遗言所祈望的一了百了其政坛失意的痛苦。然而,却给韩国当局韩国民众留下一连串“糊涂账”。连日来,面对卢武铉这悲壮一举,世界媒体时评及网上议论纷纷,其中一大质疑是悼念卢武铉注定是一出 “糊涂悼念”。
确实,卢武铉纵身一跳,留下了诸多“糊涂”。人们知道,卢武铉自杀只距韩国检方宣布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天时间。5月22日,卢武铉接到了韩检察厅要求他的夫人权良淑女士于23日报到的通报后,陷入了极度心理不安状态中。而今,按照韩国死者为大的习惯,对卢武铉腐败事件调查也不得不到此为止。韩检方在获悉卢武铉自尽那一刻当即宣布中止对卢武铉的调查。这就意味着,不管卢武铉之前向检方承认还是半承认举报材料是否确凿,都只能束之高阁,成为永远的悬案了。准确的说,成为一笔永远的“糊涂账”。
同样令人“糊涂”的是,卢武铉自杀属于盖棺未论定。那么,当局只能按前国家元首的身份厚葬。这样摆在公众面前的一个卢武铉就有两种面孔:一个是被检方传出其腐败问题即将暴露的面孔,另一个则是“廉洁先生”和堂堂正正的前国家元首的面孔。由于卢武铉盖棺未论定,其丧事只能“糊涂”地进行,各取所需。
此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糊涂”。人们知道,卢武铉上台后,一改往昔韩国政治的传统做法,对内“清算历史”,对外追究驻韩美军撞死韩国妇女的责任及日本的历史责任。他以改革者自居,曾抨击盘踞首尔的政客是“充满腐败气息的特权阶级”,也曾形容韩国历史是“一部正义宣告失败,而机会主义得势的历史”。入主青瓦台后,卢武铉发誓打造没有腐败绝不腐败的政治。这一切,既给了韩国民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民意最高时达到70%;也遭遇传统政坛势力的顽强抵抗。在党派利益纷争成行成风的韩国政治社会,卢武铉注定会成为政治社会的一个靶子。他下任后,就处在政治射靶的氛围之中。因此,对卢武铉的执政时期的评价,韩政治社会就立马出现不同的解读。
应该说,对于身后悼念出现异常复杂的格局,卢武铉生前似乎也有预感。他的遗书云,在遥远的未来,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这个“公正”本身就呈现“糊涂”。卢武铉所说的公正是指家人已收取600万美元政治献金数额与两任总统过亿美元的政治献金相比,是芝麻与冬瓜的差别,是微不足道,还是指他在任期内倡导的民主政治给韩国带来变化的显著成就相比?人们一头雾水,只能像一本天书那样永远玄来玄去。
“糊涂悼念”对韩国政治社会的杀伤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知道,韩国前几任总统之所以会有腐败问题传出,是对高官的不法行为进行监督、问责体系化制度化使然。卢武铉选择自尽,也成为人们对韩国严密的政治问责和道德标准之下不得不有廉耻有担当的一番解读。而今,是非未论定的卢武铉选择自尽,当然会引发公众对韩国问责制的疑虑。然而,恰恰相反,唯有对官员问责全面实施坚定不移实施,才是民主制度的真谛。假若由于卢武铉的自尽而放弃或松动问责,恐怕更大更广更可怕的官场腐败会接踵而来。
“糊涂悼念”或许是对卢武铉最好的解脱,或许也是韩国时下的政治需要。但是,“糊涂悼念”产生的危害也是不言而明的。“糊涂”是什么?就是是非不分、黑白不分,好与坏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是非不分、黑白不分的社会会导致什么恶果,世界已有诸多教训。韩国检察官透露:“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对卢武铉进行了调查。但卢武铉这么一死,检方对目前的处境感到非常困惑。现在检方气氛是有史以来最坏(见《联合早报网》2009年5月25日)。”
而今,来自韩国信息透露,在野党民主党就卢武铉自尽一事向执政党发难。韩国民众也罢卢武铉之死迁怒于韩国当局。民主党发言人称,国民很清楚,关键是把曾经做过民主党的卢武铉推向悲剧结局,剑指执政党之意已淋漓尽致。人们担心卢武铉自杀,恐怕会引发韩国政治社会又一波大地震。对卢武铉的“糊涂悼念”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韩国政治社会的悲情。
可以说,告别卢武铉,但告别不了“糊涂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