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39|评论: 3

[热点事件] 密恐慎入!印度51岁妇女胆囊中取出1.2万颗结石(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印度51岁妇女蒙达尔近日胆囊中取出11950颗胆结石,创下新世界纪录。(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中国日报网11月30日电(信莲)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印度一名51岁的妇女近日胆囊中取出11950颗胆结石,令医生瞠目结舌,这个数字被认为已创下新世界纪录。
  米纳蒂·蒙达尔被极为严重的胃痛和胃酸反流困扰了两个月,两周前,她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一家医院就医,在做完各种检查和超声波后,医生认为她是一名严重的胆结石患者。
  但医生万没想到能找出这么多结石。主治医生马坎 拉拉 萨哈称,他开始预期会有大量胆结石,但数量超过5000后他已深感震惊,而1小时的腹腔镜手术过后,他竟取出了近1.2万颗结石。
2.jpg

印度51岁妇女蒙达尔近日胆囊中取出11950颗胆结石,创下新世界纪录。(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我被如此多的结石数量震撼。我从来没想到胆囊能容纳如此多结石。我们花了50分钟才取出它们,我的助手花了4个小时来计算这些2毫米到5毫米大小不等的结石的数量。”萨哈说。
  目前萨哈已致函伦敦皇家病理学院,希望记录这个案例。“两个月前,我曾经为一位女孩做手术,她有1110颗结石,虽然这个数字很大,但我发现1983年英国医生曾从一名德国病人的胆囊中取出3110颗结石。我觉得这次超越了以往所有记录,而且是此前记录的三倍还多。”
  手术过后的蒙达尔已于2天前出院,目前在家康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攒起来可以辅路么?

发表于 2015-12-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医学角度来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寻找一下病人的结石成因,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并不是一取了之。否则结石病还要再度复发。手术之后可以取一些结石样本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得出结石的成分是什么?比如说,主要成分是含草酸钙,那么可以告诉病人平时注意一下饮食,注意少吃点含草酸丰富的食物比如菠菜之类,而且不要将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与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豆腐搭配一起吃,这样吃的话。草酸与钙结合生成草酸钙,人体没法吸收,在体内易造成结石,这样也是阻碍了人体对钙的吸收。不同病人结石成因可以不同,有的是病人身体自身存在的不正常的因素所导致,医生要根据不同的成因采取不同措施对病人进行治疗。:handshake

发表于 2016-2-19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胆结石只有切,胆囊切了没什么后遗症。”
    “切了胆,过段时间适应一下就行了。”
    ……
    不少患者在治疗胆结石时,可能会听到有些医生这样说。可真正等到切胆后,很多患者会发现自己经常消化不良、拉肚子,胃部疼痛,患上反流性胃炎,甚至又患上胆管结石、结肠癌等。为此,很多切胆患者抱怨:早知道有这些痛苦,我就不切胆了。

    切了胆,到底有哪些后遗症?切胆患者有多大几率出现这些后遗症?
    现在就来告诉你,切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那些事。

切胆后遗症一:
7成切胆患者会面临消化不良拉肚子
    据《中国医药指南》等多家专业杂志、报刊的报道,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遭遇消化不良、腹泻等的几率为70%左右。
    《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刊发的文章《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分析》指出,四川德阳第六人民医院对该院1998年6月—2008年6月1100例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发现有764例,(占69.45%)的患者在进食油腻后出现短期腹泻,一般会腹泻2—3次稀便。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究文章《105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腹泻原因浅析》指出,该院在追踪观察了该院1998年1月—2001年4月行胆囊切除术后的138例患者,发现105例患者(男40人、女65人)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约占观察病例人数的76%,其中,年纪较轻的患者常常比年长患者为重。

多因素导致腹泻 可终身不愈
    研究文章指出,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腹泻,与切胆后胆囊功能突然缺失有密切关系。
    首先,胆囊被切除后,存储、浓缩由肝脏分泌的胆汁的功能随之失去,这导致胆汁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因为没有足够浓度的胆汁,以致脂肪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这是产生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后,大量胆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羟基化而成双羟胆酸,后者可抑制结肠对水分的吸收,并促进肠蠕动,使腹泻加剧;
    再次,胆囊切除后,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减少,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明显增加,促使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的研究文章《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浅析》指出,患者胆囊切除后,结肠排空加速从而缩短消化道运转时间,这一现象至少可持续4年。
    大部分切胆患者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临床上常易忽视而不治,但部分患者长期不能自行缓解,甚至历经数年而不愈,转化为慢性腹泻,造成营养吸收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引起重视。国外有学术报道显示胆囊切除术后,有17%的患者会发生顽固难治性腹泻,影响终身。

切胆后遗症二:
超2成患者会患上反流性胃炎
    《中国消化内镜杂志》、《江西中医药》等杂志刊发的研究文章显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反流性胃炎的几率超过20%,令人十分震惊。要知道,反流性胃炎是导致胃溃疡、胃穿孔,甚至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西中医药》2007年11月刊发的文章《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文章指出,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胃镜检查3106人,其中胆囊切除术后患者203例,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4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率为20.69%。而一般人群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为9.47%。
    《中国消化内镜杂志》2003年2月刊发的研究文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指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200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共进行胃镜检查8175例,其中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104例。这10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胆囊切除术后有20例,胆囊充满结石7例(相当于无胆囊),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为25.96%。
   
失去胆囊功能是导致反流性胃炎主要原因
    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脏每天产生胆汁800—1000ml,这些胆汁通过胆管运输并储存在胆囊内。胆囊的生理功能是浓缩胆汁,在进食后的消化期内有规律地排放胆汁,还可以缓解胆管压力,上述功能可有效减轻对十二指肠刺激。
    而胆囊切除术后,失去了胆囊储存、浓缩胆汁和有规律间断排泄胆汁的功能,肝细胞分泌压大于Oddi括约肌收缩压,肝脏生成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由正常情况下与进餐相关的方式,转变成持续排出的过程,不断地刺激十二指肠,并连同胰液,肠液等通过十二指肠逆蠕动排入近段的十二指肠和胃窦,而胃又不能及时将反流的胆汁排出,导致胆汁与胃黏膜接触时间延长。
    胆囊切除后,胆汁成分改变,次级胆酸、去氧胆酸成为主要胆酸成分,此类胆酸成分比原来的胆酸对黏膜的损伤会更为严重。
    另外,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收缩素(cck)较未行手术者明显增高,cck对胃排空和十二指肠的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囊收缩素得不到反馈抑制而增加,促使胆总管平滑肌进行强烈收缩,导致反流加重。


切胆后遗症三:
胆囊切除患者患结肠癌风险比常人高3倍
    我国著名胆道外科专家施维锦等人在1994年的研究文章《胆囊切除诱发大肠癌的调查与机理探讨》一文指出,他们对1975—1984年10年间的510例胆囊切除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胆囊切除者大肠癌发生率2.11%。
研究一:
    1990年,Soltero在1990年报道200例右半结肠患者中,有胆囊切除史患者24例,胆囊切除者比非胆囊切除者发生右半结肠的机会大2倍。Turunen在对304例结肠癌患者中发现,做过胆囊切除术的人有45例,占14.8%,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
研究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刊发了研究文章《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探讨》,文章对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2003年—2006年收治的87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这87例大肠癌患者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为29—76岁,平均年龄58.8岁。其中,有胆囊切除的患者12人,占全部大肠癌患者13.79%。远高于其他对照组。
研究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年1月刊发表了《甘肃地区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与大肠癌相关性的队列研究》的论文。包括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在内的甘肃11家医院的肝胆专家,通过分析比照3809例胆囊切除患者的情况,发现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大肠癌的累积发病率为0.45%(17/3809)。而他们对8187例正常人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肠癌累积发病率仅为0.13%。两个数据一比较,胆囊切除患者相比正常人,大肠癌的累积发病率要高出3倍有余。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特别是充满型或嵌顿型结石、胆囊切除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满型或嵌顿型胆囊结石是胆囊结石,也是导致结肠癌的可能原因之一。

为何会增加患癌几率?
胆汁直接进入肠道惹的祸
    为何切除胆囊后,会明显增加患结肠癌的几率?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后,人体失去了胆囊贮存胆汁的作用,肝脏分泌的胆汁酸会直接进入肠道,导致肝肠的循环次数增多,增加了一级胆汁酸与肠道细菌的接触,7—a脱羟化增加,使得胆盐池中一级胆汁酸减少,二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增多。而二级胆汁酸中的石胆酸是结肠癌促发剂;脱氧胆酸可转化为20—甲基胆蒽,这是一种强致癌物。
    其次,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对结肠癌和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共同的饮食因素可能是导致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与大肠癌相关的原因之一。
    另外,患有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或胆囊萎缩的胆结石患者,其发生结肠癌的几率与切胆患者类似。
    患者出现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或胆囊萎缩,这些情况一样会使胆囊失去贮存、浓缩胆汁的功能,其发病机理与胆囊切除类似。

切胆后遗症四:
胆管结石的发生率达6.2%
    据国外医学界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显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在未来5年内发生胆管结石的几率是4%;而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显示:四川地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为6.2%。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08年发表的《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的高危因素分析》一文指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对该院2002年6月—10月间收治的因胆囊结石接受单纯胆囊切除的162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有1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胆管结石,发生率为6.2%。
    这10位胆管结石患者,最短在术后第2天、最长在术后50个月就发现原发性胆管结石,高峰在术后2—3年的时间内。    文章透露,这10位原发性胆管结石的患者,9例患者实施了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患者行ERCP(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手术取出的结石,其成分与患者原胆结石成分相同。文章在最后还指出,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的发生率有可能比以往文献报道更高。
    若按该发生率计算,四川地区每年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在1—2万人以上,这意味着,四川每年将有千人左右的患者饱受胆管结石的折磨。

胆管结石危害更大 甚至会直接要人性命
    切胆患者若发生胆管结石,需要再次行腹腔镜甚至开腹手术治疗,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痛苦,还有可能并发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胆源性胰腺炎,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据介绍,胆管结石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一般为患者胆囊中生成的结石进入到胆总管,而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则是原发于胆总管的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是胆总管梗阻和相伴发生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将结石有效清除以前,症状会反复发作,出现上腹绞痛、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
    若胆管被结石完全梗阻,肝脏会出现肿大、压痛,肝细胞损害、胆汁淤滞等一系列中毒性症状,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若就诊较晚或未予及时有效解除梗阻,感染可进一步加剧,出现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发生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切胆后遗症五:
10—30%的切胆患者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医学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可高达10—30%(也有数据显示达25—50%),部分患者症状稍轻,一般1—6个月症状可自行消失,有2—8%的患者症状可持续1 年以上,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或再次手术才能好转。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并非一个明确的概念,而是泛指胆囊切除术后仍出现上腹饱胀隐痛、黄疸、消化不良、厌油腻等术前已经出现的表现。包括两大类症状:
    一、轻度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上腹闷胀不适、腹痛、肩背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嗳气、腹泻或便秘等;
    二、特异性胆道症状:右上腹剧痛、胆绞痛、发热、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临床数据显示,PCS目前的发病率约10%~30%(也有研究称达25—50%),多在胆囊切除术后数周或数月内发生,女性多于男性,症状可由精神刺激、酒精、进油腻性食物等因素所诱发。多数PCS病人症状比较轻,但部分病例诊断较困难,且治疗较为棘手。

为何会有胆囊术后综合征?
    据介绍,导致PCS的原因有很多,常见原因有:
    一、胆管结石。
    该原因导致PCS大约占30%。有医生在为患者切除胆囊时,术前未确诊或术中未对患者胆管进行探查,导致胆管结石残留;或者因医生经验不足,在切胆时将胆囊内结石挤入胆总管。业界一般认为,患者胆囊切除后2年内出现症状的多为残留结石,2年后出现症状的多为原发性结石。
    二、胆囊管残留过长。
    一般情况下,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残留的建议长度为0.3—0.5cm,但有经验不足的医生手术时残留过长的胆囊管(术后>lcm),或胆囊壶腹内出现残留结石、狭窄、炎症,就容易引发症状。
    三、胆管损伤。
    胆囊切除术很难彻底避免胆管损伤。医生在切胆手术中,未能即时发现微小胆漏及胆管灼伤、胆管部分夹闭、缝扎等,都可引起局部胆汁聚集,继发性胆管周围感染、脓肿,胆管狭窄,闭塞性胆管炎等引发症状。
    另外,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术后功能紊乱(年轻女性多见),精神因素或内分泌功能紊乱;Oddi括约肌狭窄或缩窄性Vater乳头炎等,也会引起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