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风物记
九龙闲人
乱起手
好久没有认真的主题写作了。 受益于《盐亭闲话》,一眨眼由一个网络写手转变成一个所谓的作家。更得众位文坛前辈的赏识或提携,有的拉、有的推,多了些或荣誉性或事务性的职务。犹如闲躺在地的一根鸡毛,忽地被一阵旋风吸入某个圈子,便身不由已地飘飞与旋转起来。越来越快。愈飞愈高。渐行渐远。 “最近是不是有浮燥了些?”文友嚣张兄关切地在我空间里留言。 才不尽是呢。我自有一份繁华的孤寂,酒后的清醒。
作家是有地域性的,他的创作资源根植于他背后的土壤。 四川作协主席阿来,以前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写手,由一部长篇《尘埃落定》横空叹唱,而获矛盾文学奖。阿来自身嘉绒藏区的生活经历是他创作的资源宝库,在他的文字表述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化不开的本土情结。当然。阿来还总结过一句话:“本土情结不能太一往情深”。一个大家,本土情结只是他的成长基础,而非全部内容。 而盐亭,这茶杯一样小的地域中,也自有解不开、遗不散的本土情结。 蒙文通那高高《汉潺亭考》…… 王尔碑梦里的《云溪笔记》…… 岳定海那潜滋暗长《老盐亭》…… 冯小涓矗立乡间的《赵家祠堂》…… 还有无数研究嫘祖的,书画文同的,太多太多盐亭籍学术大家与作者的作品中,总能让你看得到这份情结,在他们的书案上耀晔光芒。他们来自家乡,写家乡,思家乡,作品自带有家乡的印记。 是的,盐亭闲话话盐亭。当有朋友将《闲话》买去寄给台湾与新加坡的亲威时;当有盐籍公司领导团购百本,散发员工传递傲骄时;当王尔碑女儿来信,说她九旬母亲常读《闲话》数度落泪时;当有非盐亭籍朋友通过闲话大赞盐亭人文风物时…… 我都是感动的。 我不是为自己的作品感动。而是为“盐亭情结”所感动。而人之常情的这份本土情结。全世界都是相通的。
我是一个写手,只有写作能让我安静下来,找到初心。 假设我是作家的话,也唯有用作品去说话。才能让我更加强大地在各种旋风中想定,就能定住自己。2016年元旦节一晃都过去十天,又有了些年前的空闲。我翻开写作计划包,看来整点什么。 2013年暑期,为出版《闲话》,我与豆哥二人特回家乡,正经八经地安排了几天盐亭游,拍了好多照片。收获其实是不小的,很多“盐亭景点”或早已破落的“遗迹”,我们用三伏天的热忱去亲身感受,用相机去留存故乡的记忆,呼吸这片我们都深爱的土地那蒸腾的空气。当然,比天气还火的是那几天晚上,在盐亭工作的儿时好友们热情的美酒侍侯,还有坛友周骑轮携众兄弟摆桌列阵,“把我痛风病都喝发了”,豆哥如是说。 热风沉醉地晚上,漫步在盐亭梓江河堤。更让人沉醉的,就是这份比火还烫的乡情。 而《盐亭闲话》当然还是有很多不足的。 譬如有人说文史性强,文学性弱。我也是认同与感谢他们的。文史研究类我看成是“学术”,文学创作类的我看成是“文章”假如可以这么看的话,学术与文章,我肯定是想要两条腿攀峰的。以后注意将这两个步子分开来迈,抑或是结合得更加紧密? 这集《风物记》,或许可以作为我的探索与回馈之一。 2016-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