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人民检察院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学房村实际,主动作为,让群众看到发展产业的美好前景,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学房村幅员9平方公里,辖4个农业合作社,有207户674人,2014年被确定为青川县省定贫困村。该村山多地少、山高势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规模小,人居环境较差,群众收入普遍偏低。
要致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2014年前,学房村仅有一条通村水泥路,群众出行基本靠步行。院党组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后,协调交通等相关部门,争取到通村公路项目2条9公里,投入资金665万元。在村镇两级干部、县检察院共同努力下,2015年学房村新开挖宋家社道1.5千米,硬化白岩、宋家、黄家社道14公里,在危险路段安装防护桩500个;新建映湾、大坪2处人畜饮水工程,安装供水管道5千米,解决300人饮水问题;新建排洪沟1千米,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建微水池20口、灌溉渠2000米,解决旱季生产用水问题。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相结合,长期帮扶和短期帮扶相结合是青川县检察院鼓励老百姓自力更生,脱贫增收的重要观念。为了提高学房村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青川县检察院将党组会议开进凉水镇学房村,根据检群联心活动联系对象反馈的情况,与凉水镇党委、政府和学房村支部、村委会一起研究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帮扶工作细则》,制定了相应奖励政策,在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8万余元,对发展种、养业的农户予以补贴,针对不同项目,限期补助1至5年,目前已发放补助资金3.5万元。
通过群众自主、政策支持、部门帮扶,目前全村207户家家有产业,其中44户贫困户户均栽植核桃树200株以上,李兴才栽植桃树30余亩,王文兴养猪200余头,宋文强、马永志各养羊300余只,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产业发展,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技术同样不可缺。县检察院邀请核桃、魔芋等方面的专家5人次,深入村民家中,结合当地土质、水源等实际,围绕当地经济作物如何播种、田管等,在田间地头为群众送技术,同时联合县农业局养殖、种植业技术人员,开展农科技术培训班,手把手传授致富技能,让贫困群众掌握发家致富的技术本领,做技术明白人,提高产量。
发动群众先行实施“三改一建”,谈宗光等8户已全部完成三改一建,剩余贫困户70%已开始启动改厨、改厕、改圈。动员群众家家建沼气,80%已启动修建沼气池。硬化联户路9户420平方米,硬化院坝7户318平方米。同时,县检察院及时沟通交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8万元并派遣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整治贫困户尹培全房屋右侧80米排洪函道安全隐患,给其居所安全装上了“防护栏”。
结对帮扶困难群众
组织院党组成员每人联系一名贫困学生,检察干警一对一结对帮扶44户贫困户,明确不脱贫不脱钩。每年为6名贫困学生各提供1600元生活补助金,直至大学毕业。同时,县检察院资助现金6000元,使4名困难学生能继续学业。该院联系四川亿明投资集团,为困难大学生赵碧俊争取到助学金2万元,并组织慰问重病贫困户12名,发放慰问金6000元。
三年来,通过县检察院一系列帮扶措施,学房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并涌现出宋文强、李兴才等一批优秀人才,带动全村发展产业,让学房群众看到发展产业的美好前景,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