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83|评论: 2

[原创·图文] 一条蚕,成就和毁灭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有美好的记忆:采桑于道旁,但坐观罗敷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4-1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b15decfjw1f2yjpql796j20c82kiqm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蚕事  

                                                                     


                                           邓四平/文



  清清小河岸边,潺潺小溪水旁,星星点点,三三两两,或挑或背,或提或扛。早春二月,春寒犹盛,清洗蚕簸的农妇络绎不绝,双臂挥舞,水花迸溅,欢声笑语之中,一年的蚕事便已宣告拉开帷幕。


  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宽敞的蚕房,洒上消毒的石灰水,蚕簸上铺满金黄的蚕纸,取来密布细细蚕卵的蚕种,采回嫩嫩的桑叶,细细地切成烟丝般形状,均匀地撒在蚕纸之上,第二日抑或三日,小小的蚕儿便会相继破卵而出了。状如蚂蚁,细如针线,密密麻麻地蠕动着,仿佛沙场上乱糟糟的千军万马,拥挤而杂沓地蚕食着绿绿的桑叶。


  几日过去,那小蚕竟如见风就长一般,霎那间,变白增长,长至米粒般长短大小。又过几日,竟长至筷子般粗细,一两厘米长短。这时的桑叶再也用不着切碎裁细,一旦撒于蚕簸之上,那胖乎乎白晃晃的蚕儿,竟象草原上雪白的羊群一般,三三两两围定一片片嫩绿的桑叶,摇头晃脑,志满意得地啃噬着。惟有心细之人才可看出变化万端。时间缓缓流逝,桑叶的边缘便忽地出现了一道道月芽儿一般的缺口,接着又逐渐扩大成了一个个圆圆的太阳,最后竞只剩下那网状的桑叶的茎脉了。


  尤其是夜深人静之时,“沙沙沙”,那蚕儿进食桑叶的声音,真是奇妙之至。那声音由小而大,由细而密,由低而高,又由大而小,由小至细,由细至无,直至万籁俱寂,杳无声息。那声音恰似春夜里悄然而至随风飘落的春雨在轻叩屋瓦,又似凉爽的夏日午后拂过竹林的长风在窃窃私语,更象雨后春笋在调皮地拱土而出,更像勤劳的蚯蚓翻卷泥土惊醒万物的悉悉娑娑……  


    一眠,二眠,三眠,四眠之后,蚕儿便长至小拇指般长短粗细了,胖乎乎,白晃晃的,其间每一眠之后均要蜕去一次旧皮,每一眠之间的时间间隔三至四天。那蜕皮的过程痛苦而悲壮,在这生与死的考验之中,有的蜕不下旧皮的蚕儿便痛苦地死去,成茧化蝶便永远成为了一种遗憾的梦想。


  这样蜕皮的过程要经历四次,最后成功蜕皮四次,打了四眠之后的蚕儿便长得更加胖乎乎了,甚至头部、颈部乃至通体发亮,这时候便可以将其挑出放于草山之上吐丝结茧了。一只只胖乎乎的蚕儿喜悦地登上草山之后,竟摇头晃脑吐出晶莹透亮的蚕丝来,左缠右绕,不到一天工夫竟将自己密不透风地包裹了起来,结成了一个个雪白浑圆的茧……  


     春蚕、夏蚕、秋蚕,每季养蚕只需20多天左右。那蚕便上了草山吐丝结茧子,一年时间更可养上三季,时间短,见效快,收益大,父老乡亲自是喜欢。


  卖茧那天,那是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的节日,全家大小兴高采烈,箩斗挑,背篓背,沉甸甸地,喜气洋洋地往乡场上的茧站里赶。路上卖茧之人络绎不绝,犹如逢年过节一般闹热。那收购茧子的乡镇茧站里更早已是人山人海,到处只看见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和白花花的冒尖的茧子。卖茧子的也人多得如蚂蚁,乱糟糟的,挤得一塌糊涂。耳朵只听见喧闹的过秤声、报价声、谈笑声、吆喝声,屋檐下、树荫下,到处都是站着、坐着、等着的人。有的在焦急地打听着茧子的等级,盘算着自家今年的收成,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开心的笑张扬的笑收获的笑喜悦的笑。也有的卖完茧子领了钱后钻出人堆,边走边吐着唾沫笑嘻嘻地清点着手中或多或少的钞票,脸上笑得比葵花还要灿烂。有的人家挑来的茧子湿润检验不合格,唉声叹气地打听联系人家找晒坝晒茧,也有私自收购茧子的小贩老远在茧站门外偷偷摸摸地张望,却又不敢溜进站里来。到了晚上,举着火把,打着电筒,提着煤油灯,赶往茧站卖茧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仿佛不知道哪一天究竟才能把那白花花的茧子卖完似的。


  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家乡小镇繁盛至极的茧站竟倒闭了,偌大的一个茧站只留下了一个看守大门的老人,院里长满了野草,仿佛聊斋故事里狐仙居住的地方一般,让人伤感至极。


   1989年,我在蓬安县城读师范时,常常到姐姐上班的县丝绸厂去蹭饭吃。那时候姐姐上班的丝绸厂就在我读书的师范校的隔壁,学校与丝厂只有一墙之隔,在丝绸厂的车间里,上千的女工一溜儿排开整齐划一的队列同时在车间里缫丝,那场面仿佛阅兵场一般,“轰隆轰隆”,只看见雪白的茧子在热气腾腾的水里翻滚,银亮的丝线在缫丝架上上下飞舞,让人看了异样的满足和兴奋。后来不几年,那显赫兴盛一时的县城丝绸厂也倒闭了,姐姐也成了下岗职工,我们全家人也都怅然若失。


  2005年的五一节,闲来无事,带着妻儿,一路烟尘斗乱,仿佛武侠小说里的丐帮一般,去了一回南充高坪区的青居镇寻幽访古,在镇上转了转,只见当时嘉陵江上正在修建青居水电站,镇上烟尘斗乱,倒也无甚看处,只好情绪恹恹地顶着烈日去了一趟嘉陵江江畔的青林村,寻找那电视里宣传得甚欢的“千里绸都第一坊”,看见那正在复建的蚕房、桑林,以及“嘉陵蚕渡”“天蚕部落”等等景点,虽无很大的特色,但毕竟正在打造之中。些许失落怅惘之中,但我还是非常真心地期望美丽的千年丝绸都南充的丝绸有朝一日能够重新飞舞,有朝一日家乡的丝绸行业能够重振往昔的雄风……


                                                                   2005年8月24日记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