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通江银耳,以其独特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高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为了让通江银耳体现出美容价值,拥有5 年化妆品销售经验的通江人向志伟决定研发一款以通江银耳为原材料的美容产品,经过3 年时间的研发,更换了8 次配方后,一款银耳面膜终于诞生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该专利正处于公示阶段。 研发3 年 用掉500 斤通江银耳 看到美容产业的发展前景后,2011 年,在广州做了5 年化妆品销售的通江人向志伟有了利用家乡银耳做美容产品的想法,随即他找到一家科研机构开始研发。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就曾服用通江银耳养颜,所以就想利用银耳做一款贴式面膜。”向志伟说,最开始研制的原材料都是让家人寄到广东的,仅在研发的三年时间内,就用掉了500 斤通江银耳。 向志伟介绍,前期研发所用的银耳都是岳父家种植的,按190 元一斤的成本价计算,研发阶段的原料就花了9.5 万元。 “面膜生产出来后需要经过临床试用,才能确定好坏。”向志伟称,2013 年使用新配方做出了10 多盒银耳面膜,他将其拿给妻子使用,“没想到,妻子用完后,面部出现红包并引起全身发痒。”看到这种情况,凌晨两点,向志伟打电话给研发团队反映了这一问题。 “在银耳面膜研发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配方更换了8 次才确定。”向志伟介绍,在银耳面膜研发的3 年内,他投入了30 万元研发经费,直到2014 年10 月18日,研发的银耳面膜终于正式推出。 银耳面膜申请专利 目前处于公示阶段 为保护经过3 年时间研发出来的银耳面膜,2015 年,向志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一种保湿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目前,该发明专利处于公示阶段。 “申请专利时,为了更好地制作化妆品,成立了公司。”向志伟称,仅2015 年,制作银耳面膜就使用了通江银耳3000 斤,面膜中最好的就是银耳提取物,具有补水保湿的作用,“提取物获取需要先将银耳洗净,向银耳中加入银耳重量10—20 倍的水,煎煮0.5—1.5 小时,过滤一次,然后向滤渣中加入滤渣重量10—20 倍的水,煎煮0.5—1.5 小时,再过滤第二次,将这两次的滤液混合搅拌后就得到了银耳提取物。” 据向志伟介绍,制作一盒6片装的银耳面膜要用掉2 两原材料,所以,银耳面膜的价格相对较高。“之前有人建议我用福建银耳做原材料,但被我否决了,虽然通江银耳享誉海内外,但它的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加之通江银耳的提取物优于其他银耳,所以通江银耳是制作面膜的最佳原材料。我们制作银耳面膜的初衷就是想让通江银耳走得更好更远。”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王小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