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社会中谁没有三五门穷亲戚,贫穷是社会的癌症,越是贫穷的地方,社会可能随时出现闹事。老祖宗说:富不与穷斗。确实有道理,我个人算是一个刚刚走出棚户区十多年的时间,然而,我深刻的了解棚户区发生的方方面面,穷人的有些思维的行为,政府的高层人士似乎已经不懂;因为中国社会阶层几乎已经撕裂,阶层内部交流交汇频繁;而阶层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然而,看电视的时候,领导一说到扶贫就到山区跑;其实山区农民还有一些东西:茶叶等特产、菜地、粮田、养殖这些事情可以做;而城市居民一旦面对赤贫可能什么东西也没有!因此,同样是贫穷,城市居民的日子似乎更加难过。这个不能用单纯的人均收入衡量,还需要考虑其它的生活成本:房子、蔬菜价格、政府扶持力度,其它收入来源途径、社会地位是否边缘化等等因素。至于穷人在城市中工作、生活、消费有什么特点,我总结的十个方面,欢迎讨论!
1、收入的极端不稳定性或者没有收入来源。有稳定工作的人都不是城市社会的底层人士,有的老了,企业当年没有为他(她)交纳养老保险;有的残疾,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有的没有钱、没有关系,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有的是当年国有企业的破产下岗职工。如有的城市中工人小区,职工破产集体下岗,那里的蔬菜、肉、鱼都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当然质量也相对较差。
2、当年3300万下岗工人后遗症今天仍然存在,存在在什么方面呢?
(1)要求调查当年政府和企业领导的人仍然在上访。
(2)为了养老上访的仍然存在。
(3)要求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仍然存在。
今天留下的后果是以上三类人士,因此,15年左右时间过去了,当年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是城市中最痛苦的人士,甚至已经出现贫二代、贫三代。
3、斤斤计较的特点。城市穷人的特点是收入少,什么都要省着花,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什么事情都喜欢斤斤计较。
4、面子不值钱。富人把面子看得非常宝贵,而穷人则不同了,人家吃了上顿愁下一顿,因此,稍微的个人吃亏就可能翻脸,这是政府高层制订政策时没有想到的事情:
(1)这就是为什么延迟退休政策一旦实施,后果自负的原因。
(2)山区农村居民甚至为了几元钱可能大打出手,甚至出性命。
关于这个,原来大家总以为穷人是天生吃亏的命运,然而,涉及个人利益之后,其实穷人是最不肯吃亏的群体,让穷人吃亏的政策,最后可能会导致动刀动抢都有可能。
5、穷人走亲戚。富人有同学会、同乡会、商会这些组织参加,而穷人仿佛这些圈子都进不去,或者说承揽不了聚会的成本,只好一年一度往自己的亲戚家里中。因此,穷人的亲戚中要是出一名官员的话,门槛踏破,几乎所有亲戚都可能上门来要求找工作之类的帮忙。
6、穷人不相信法律、相信关系。穷人办事不相信法律,要么上访、要么动武。因为政府官员已经习惯于台上说得漂亮,台下却是自觉维持富人的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因此,普法教育很难,穷人根本不相信!既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法律,而是相信我有没有关系、我有没有人。
7、官员要体谅穷人,最好的办法的政策一刀切,没有必要与穷人形成纠缠不清的交往关系。否则不得了,人家找工作找你;读书找你;借钱找你;打官司找你。你从此没有安宁的日子。
8、穷人最盼望的事情是拆迁。其它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在浙江是这样;穷人翻身靠动迁,因为动迁之后:
(1)房屋面积扩大。
(2)旧房变新房。
(3)甚至子女找对象标准提高一个档次。
那么拆迁中的钉子户是些什么人呢?99%是有权有势有钱之人,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需要说明的是:城市穷人也是买不起商品房的一族,现在城市结婚,男孩单独有房,几乎女孩自己会送上门的,特别是有新房子更加如此,因此除了动迁,几乎没有其它机会。
9、城市中的底层人士都是些什么人呢?
(1)当年下岗工人;
(2)有疾病;
(3)没有稳定工作;
(4)没有接受良好教育;
(5)残疾人。
等等。
10、城市中低保家庭大多数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底层人士,如果身体健康的话,基本是衣食无忧的一族,大多数属于关系户。至于关系户中的公示,问题是公示在什么地方?公示问题向谁反映?反映的问题向谁公开等的系列问题不解决,中国特色的低保户永远是关系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