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瞬间变成电影里的人物,这个突然的角色转变颇让48岁的陈红英有些意想不到。不过,对她来说,为村民们放电影才是最大的乐趣。
“通过看坝坝电影的方式让大家聚在一起开心的聊天、做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让我坚持到现在。”陈红英说,没想过退休的日子,除非是上面不再要求放电影了,或许才会考虑放弃。
调试设备
结束后收拾屏幕
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是名夜行者
8月9日下午6点过,以旌阳区东湖乡高槐村村委会为中心的音响声音向四川八方扩展开去。听到这个声音,有路过的村民高兴的说,今晚又有电影看了。
“我5点过就在微信上发了今晚上要放坝坝电影的消息,有人还询问是什么电影。”高槐村书记何春芝说。
在村委会一块宽阔的院坝里,放电影的投影仪器早已经调好,在仪器的前方大屏幕也已经安装好,就等天空慢慢的变黑。
晚上接近8点,年老的村民们陆续的聚集到院坝里,期待陈红英放的电影。虽然是部老电影《举起手来》,但里面搞笑的情节不时让观众们发笑。这也让陈红英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证明她为村民们带来了欢乐。晚上10点,陈红英和助手收拾好器材离开了高槐村,而这一次她算是收工比较早了。
“一般都是晚上8点40分开始放映,结束回到家都已经是11点过,有时候甚至是12点过。”陈红英说,她的工作时间就是在晚上,已经习惯这一切了。
为了给村民们放电影,她去过旌阳区的和新镇、东湖乡、新中镇,还去过罗江县的鄢家镇、调元镇等地方。由于工作时间都在晚上,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夜行者。作为一个女人,独自穿梭在黑夜中,她也还害怕过。
“有一次,我独自在山路上开车,周围看不到灯火,当时真的很害怕,一边开车一边哭。”陈红英回忆当初说,天气很热,但是不敢开窗户。后来还因此抱怨过,但丝毫没有放弃放电影的想法。
丈夫放映归来遇车祸身亡 为村民欢乐妻子未放弃
据了解,陈红英和她的丈夫是重组家庭。她的丈夫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放电影,当时还是胶片机。后来改成了更为简便的放映机。2000年,两人经人介绍成为了夫妻。
“我跟了他几天之后,也能独自放电影了,所以大家就各自负责一个村。”从此,陈红英也走上了放映员的道路,这一放就是16年。
每年放映时间从3月开始一直到11月中旬,如果遇上下雨则不放映。这16年来,陈红英和她的丈夫走了多少路,去过多少村,放过多少影片,她自己也从来没有算过。不幸的是,2015年陈红英的丈夫放映归来时遇到车祸丧生,从此放电影只能由她一个人来承担。
“当时低迷了好几个月没去放电影,但是后来还是去了。”陈红英说,儿子也劝她不要放电影了,但电影带给村民的欢乐让她坚持了下来。
她的儿子也受到感染,只要休假回来便会和陈红英一起去为村民放电影,这也使陈红英内心的丧夫之痛得到了很大的抚慰。
陈红英说,虽然现在看坝坝电影的比以前少了,但是只要村民要看,她都会满足。有时候还会接到村民询问什么时候来放电影的电话。
今晚村民们看完放映的《举起手来》后,一些村民还希望陈红英下次带上该剧的第二部。而陈红英也爽快的答应了村民的要求。
放映员故事被拍成微电影
据了解,目前旌阳区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共有6人,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这些放映员都有各自的故事,而陈红英尤为受到大家关注。
经过旌阳区文化广电出版局的推荐,今年7月29日,一部以爱生活、爱家乡为题材的微电影《漫漫电影路》,在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茶店村开拍。影片主要反映的就是旌阳区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陈红英的真实故事。
“陈红英和丈夫多年来从事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丈夫不幸去世后,为了让公益电影天天都能‘点亮’乡村居民的‘夜生活’,她独自挑起了丈夫丢下的担子继续前行。”坚持放映工作的陈红英得到了村民们的点赞。
由一名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变成了电影里人物,这让陈红英有些意外。不过,对她自己来说,通过放电影为村民们带来欢乐、和村民们交朋友,才是她最大的乐趣和收获。
据了解,该部微电影将在今年9月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