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看到新闻:
“22日,成都市气象台对8月19日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进行了第三次确认。根据温江国家基本站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8月1日~21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6.7℃,为近30年之最。而这个36.7℃就发生在8月21日。8月以来,成都日最高气温普遍维持在30℃以上,并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少了17%。”
都说今年的秋老虎使了洪荒之力,气象台已连续8天发橙色高温预警,分分钟热化的节奏,如果可以的话只想住在冰箱不出来,不敢想象离了空调、冷饮这日子还怎么过啊!!!{:5_167:}{:5_167:}
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但我一丁点也不讨厌夏天
住的小乡镇夏天经常停电,每次停电前都会听见整条街传来的异口同声的“哦嚯”,“嘞哈安逸老”“搞个锤子窝”,相当默契
傍晚时分,附近的街坊邻居乡里乡亲都搬着小椅子、小凳子,有的把竹床拎出来,有的把席子拿出来,铺到路上,大家聚集在几棵大树下,傍晚的风温柔又清新,树叶绿的发亮。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半空中飞得很低的蜻蜓,奶奶的炉子上熬着降火的绿豆粥,爷爷拿着很大的蒲扇从屋里走出来说刚从井里捞出来的西瓜又冰又甜。
那时应该也是很热的,不然不会一整晚都在外面乘凉,不敢在家里待着。
但是夜幕降临以后也的确是非常热闹,大家借着微弱的光线,就着路灯打扑克,小孩就玩游戏,逮虫子。游戏玩腻了,就听老人讲故事,爷爷会讲好多传奇故事,还有他工作时的趣闻,我的思绪就跟着他的故事行走,总有数不清的问题和犯傻的话让他们笑得前仰后合。
那时候的夜空很美,满天的星光闪烁,但除了北斗七星,一直也没学会怎么分辨那些奇奇怪怪的星座。有时候盯着夜空看着星星就悄悄睡着了,没有时间的概念,也不知是夜里几点,只知道清早一醒来就又在家里的床上了,身上都是一条一条的凉席痕迹。
小时候不用驱蚊液电蚊拍,空气里都是风油精的清凉气味和痱子粉的淡淡香味,遇到蚊虫叮咬直接拽两片薄荷叶子揉碎敷一下也很有效。虫鸣很响亮,却不聒噪。
现在手机不离手,WiFi和4G就是命,以前没有网络,没有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自己亲自去捉萤火虫,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仿佛更加快乐。
现在才知道以前那样的夏天是“限量版”,并且已经绝版了,剩下的只有年复一年擦着汗水让人恼怒的日子。
不知道怎么回事,长大了,天气突然就热得让人无法忍受,离开空调屋就汗如雨下,像丢了半条命一样。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慨,大家也来说一说以前的夏天你们都是怎么度过的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