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王仕彬 时光苍老了容颜,岁月拐走了纯真,总想事事完美,总想心心纯粹,总想美好永远不溜走,总想光阴可以倒流。可是,这些都是天方夜谭,都是一厢情愿,都是美好梦幻。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想靠近却难以抵达,就这样在坚持中,渐渐灭了希望;岁月里,总有一种情怀,想拥有却难以成真,就这样在寻觅中,渐渐没了信心;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人人心中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起航,久了就是一片死海,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自己不去做,没人替你做,久了心中就没了寄托。
人人心中都有一朵花,自己不浇水,没人帮着芳香,久了心中就会充满荒凉,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爱,你不去珍惜,没人替你收藏,久了心中就充满倥芜,所以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自己的幸福自己创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最浪漫、美妙的时刻,不管你正青春年少,还是已白发苍苍,只要有过这样的经历,都会在心里种上一棵永远飘香的桂花树。这棵桂花树在深秋时节是最美、最香的。
在这里有一种认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即那样美好的花前月下,并不只属于少男少女和恋爱中的男女,而是属于所有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人们的心目中,对“玉蟾清冷桂花弧”的情况不以为然,这种孤寂和独守是无可奈何,是自卑自怨,而这样的情境永远不会成为团圆之日的主流。如果说从古到今,任何伟大的团圆故事、爱情故事都具有万死不辞的悲壮和热烈,那么,无数普通人的素朴的故事,只有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类的浪漫和美妙,来束成不谢的桂花了。
“一年人爱今回满”,这是向往美好、追求圆满的中国人的不变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结局,任何艰难困苦在它的面前都显得异常渺小。而它的表现形式有可能就是“简单”的“人约黄昏后”。这样的相约不管是平湖秋月、庐山夜月,还是在石湖串月、二十四桥月;也不管是否客居它乡、“独在异乡为异客”。它不会存在地域区别,只会更加巩固自己已有的情结。由于恩泽遍布,“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尽管这样的相约充满了诗情画意,而你也许只把它当作寻常人的寻常事;尽管这样的相约充满了感情色彩,而你也许对之只有淡淡的感受、淡淡的回味,尽管这样的相约充满了丰富的情节,而你也许只有在“相见时难”,都会大彻大悟。这些都无所谓,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此中的美好真意,只要存在于平常中,存在于无数的重复中。
重复还应有人约黄昏后带来的欣喜,一生一死一人生,一来一去一路程,一父一母一双亲,一子一女一龙凤,一夫一妻一家庭,一情一专一安定,一寒一暖一柔情,一枕一梦一彩虹,一兄一弟一手足,一姊一妹一连心,一哭一笑一情感,一恨一爱一缠绵,一心一意一婵娟,一生一世一相伴,一穷一富一冷暖,一贫一贵一炎凉,一灯一人一阑珊,一窗一帘一泪眼,一悠一雅一潇洒,一静一坦一豁达,一呻一吟一痛苦,一喜一乐一笑脸,一沉一浮一无奈,一苦一甜一磨练,一忍一让一平安,一帮一助一途坦,一歌一舞一欣赏,一乐一曲一乐观,一酒一茶一知己,一纸一笔一墨轩,一诗一文一境界,一词一赋一陶然,一纯一洁一美丽,一枝一叶一牡丹,一思一念一乡愁,一鸣一吠一悠远,一耕一种一硕果,一勤一劳一收获,一小一大一家国,一规一距一方圆,一日一月一轮转,一天一地一空间,一点一滴一沧海,一分一秒一万年,一草一木一自然,一山一水一画卷,一早一晚一四季,一春一夏一秋寒,一风一雨一云天,一霜一雪一酷寒,一泉一溪一大河,一土一石一脉山,一田一园一风景,一寺一阁一沧桑,一荣一辱一历史,一动一静一瞬间,一私一利一地狱,一博一爱一天堂。
生命是一种过程;优秀是一种习惯;挑战是一种抉择;奋斗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成功是一种象征;细节是一种成败;诚信是一种承诺;感恩是一种回报;工作是一种认真;满足是一种平庸;念是一种病痛;坚持是一种信念;男人是一种责任;完美是一种追求;感动是一种力量;快乐是一种态度;生活是一种真实;社会是一种舞台;视野是一种高度;眼光是一种尺度;世界是一个家庭;大家是一个分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妙是无法抵挡的,尽管月亮、柳梢的具体形容在现代人的眼睛里,已经变幻无穷,但它们的实质和内涵却永远不会改变,永远贮存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并成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最好注解。〈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