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08|评论: 5

[诺水风光] 涨知识!这些都是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巴中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巴中人民的情感,承载着文化血脉,是巴中人民的无价瑰宝;同时也是巴中人对往日生活中的一种回味,更是巴中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种无法忘却的乡愁。那么,巴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哪些呢,快跟小M君一起来看看吧。
巴山背二歌
巴山背二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川东北,源于“背二哥”长途背运的劳动之中,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歌词多采用赋、比、兴等手法,多为上下句结构和徵调式,其旋律流长,节奏自由,声音高亢,风格粗犷,极具地域特色。
翻山铰子
翻山铰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平昌县龙岗乡、西兴镇一带,为汉族民间舞蹈代表,因表演时挥动铰子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形似翻山而得名。该舞蹈起源于傩戏,流传于民间,定型于明清,成熟于民国,分高台铰子、平地铰子、异形铰子等,是研究巴文化的活化石。
正月十六登高
正月十六登高节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节肇始于巴人先民,延续至今,是巴人崇山敬山的见证。每年正月十六,巴城老百姓结伴而行,登上巴城周边的南龛山、西龛山、望王山等地休憩玩耍,参加民俗文化活动。
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皮影戏是真人在亮子(白布档子)上操纵皮人利用灯光之影,配合真人道白、唱腔表演各类动作进行演戏,内容以神话故事为主。
巴渝舞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即武舞。今和重庆北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支流渝水(今重庆嘉陵江)一带居住过一种少数民族人(巴人的一支),或称板木盾蛮,又称獠人,创造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它发源于巴郡渝水流域,故名为巴渝舞。
川北山歌(巴山茅山歌)

“巴山茅山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民歌,又称风流歌,学名称情歌。曲目众多,占巴山民歌总量的80%以上。其表现形态大都为男女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合或众人齐唱。之所以称茅山歌,是因为演唱内容主要调情表爱,不宜当众演唱,往往在山野林间演唱,故称茅山歌。
说  春
传统曲艺“说春”是一种节令说唱习俗,有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川东北米仓山南坡、巴中阴灵山一带以及南江县朱公、黑滩两乡镇。说春位列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江石雕

传统技艺“通江石雕”是指分布于通江县境内民胜镇一带的民间美术工艺。通江县境内石雕鼎盛于唐,今位于通江县城西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摩崖造像,被誉为“国之瑰宝”。
通江银耳

产生并流传于通江县涪阳镇一带,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每个环节均采用纯手工操作,以青冈树为栽培载体,整个过程包括祭山、砍山、剔桠枝、铡棒、架晒、发菌、排堂、管理、采耳、制耳等过程。
江口醇酿造技艺
u=887187290,2625506750&fm=21&gp=0.jpg
酿造技艺主要包括酿酒、醪糟等制作技艺。以江口醇和小角楼传统酿造技艺为代表。江口醇酿造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技艺以优质糯米、高粱为原料,谷壳为辅料,小麦制曲,采用混蒸续糟,泥窖固态发酵,边糖化边酒化的复式发酵工艺,为“中华老字号”。
巴中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10个、市级46个、县(区)级852个。如今,巴山背二哥、翻山铰子纳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通江银耳随着神州八号遨游太空,通江剪纸远销韩国,“巴中皮影”走进央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1-1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的太多了,很多都快要失传了

发表于 2017-1-1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多农村都存在非遗,只不过大家没有留意,普及下非遗知识,很有必要!

发表于 2017-1-2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传承。

发表于 2017-1-2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

发表于 2017-3-2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发扬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