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邹泽,邱家镇漏明村人,平昌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的汇报题目是《田野铺翠小康路上茶飘香》。 1993年高中毕业后,我加入到外出务工大军行列,20多年来,当过服务生、进过工厂、开过茶楼,回邱家办过养猪场,几经沉浮,后在成都开办起装饰公司。 2013年,预感到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我准备向其他行业拓展。恰在这时,县委、县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岩口乡向我推介了茶产业项目。家乡良好的生态,正是种茶好地方,我动心了。回乡考察,了解到平昌把茶叶作为产业扶贫、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县规划5大片区发展茶叶20万亩,打造四川茶叶产业大县,看到岩口乡头年栽植的几千亩茶树长势茂盛,我下决心来这里发展。 “回乡种茶?你脑壳是不是长包哟?”听说我回乡种茶,妻子坚决反对。你做过农活吗?你懂种茶技术吗?你懂制茶工艺吗?这里面学问深着呢!朋友们听说我要回乡种茶,盆盆冷水毫不留情地泼向我。但我还是在2014年毅然回到岩口,成立平昌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发展茶产业的再次创业之路。 茶产业发展,种植是基础。我以方山村为核心,流转土地2200亩,建立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初进方山村,村里炸开锅:茶叶能当饭吃吗?大田大地种了茶,我们还能种粮么?不种粮,我们又吃什么……面对村民们激烈的议论,白天我到工地组织施工,晚上和乡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做工作,苦战了半年,终于建成有机茶种植、管护技术示范基地,虽然我人黑瘦了许多,但看到一垄垄茶树长势茂盛,我心底还是像吃了蜜一样的甜。2015年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了岩口乡1300多农户发展茶叶1.2万多亩。 茶产业发展,加工是核心。建基地同时,年加工能力350吨干茶的加工厂也开始动工修建。方方面面开支,前期准备的1000万元资金很快就捉襟见肘,遭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困难的时候,感谢党委政府伸出了援手,协调了贷款1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但还是杯水车薪,还差200来万的资金。万般无奈,我把自己的房产、车辆,抵押在银行里贷来了资金,买回了机器设备,2015年秋进场安装调试。 茶产业发展,品牌决定市场、市场决定成败。品牌的打造基础在品质,品质的好坏制茶技术是关键。加工厂2016年春正式投产时,我用年薪30万的大本钱,从一家知名茶厂聘请到一名制茶名师把关制茶技术。我这一举动很多人都不理解,说制茶又不是造卫星、导弹,需花那么大的本钱么?30万,对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父母来说,是一笔多大的天文数字,他们担心地对我说:娃儿啦,那是钱30万,你要卖多少茶叶才赚得回来啊?但我多年在外闯荡,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高薪请来的师傅没有让我失望,公司注册的“笔峰瑞芽”茶,去年4月参加“巴中云顶”名茶评选活动,初露头角,斩获金奖;5月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四川国际茶博会,再获殊荣斩获金奖。公司采用“茶与文化”结合的模式,不断扩大“笔峰瑞芽”品牌知名度,销售旺盛。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茶博会上,不少国际客商被“笔峰瑞芽”的色、香、味所吸引,采用代销的方式销到国外,这让我蓦然开窍:古代中国茶能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方,今天平昌生产的茶咋又不可走向世界呢? 我立志要让平昌茶香飘世界。去年9月,公司生产的“笔峰瑞芽”400多项指标全部通过标准最为严格的欧盟检测,取得进入欧洲市场的资格;还成功成为泰国政府及泰国商务部指定的国宴接待用茶;目前,公司正积极送样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检测,全面进军发达国家市场。 我回乡发展茶产业,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贫困户脱贫。几年来,公司支付土地流转金120万元、劳务费近200万元,岩口乡方山村117户贫困户,股权量化加入种茶合作社,一份地赚两份钱,一份是保底股权分红,一般贫困家庭年可分得2000来元的红利,一份是采摘鲜叶销售,盛产期亩可收入1.2万元;公司350吨干茶全部达产,年产值超亿元。下一步,公司将利用茶场优美风景,方山村地处巴达两市、平宣二县结合部优势,挖掘罗其清(白莲教)起义的方山寨、十里船游长滩河、避暑山庄可家坪、佛教胜地洋子洞等丰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茶旅融合,带动更多的百姓脱贫奔康!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