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拥而眠 温暖最后的光阴 同事满脸愁苦的来到我家,要求,不甚至是央求我劝劝她的母亲,和他父亲同睡一床,原因很简单,便于晚上照顾她病中的父亲。 同事是我在单位最好的朋友。我孤身一人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将近十年,同事却是这个城市的“土著”,节假日我们共同出游,或带我回到她父母的家里吃香喝辣,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多年的机关干部,许是共同的职业特点,在很多方面,我和她父母都谈得来,我们彼此都像亲人一样对待。这或许就是她来找我帮忙的原因。 不幸的是,伯父两年前脑出血,和大多数这类病人一样,落下了后遗症,左脚跛,左手臂扭曲无力,洗漱、穿衣、解便都很不便,开个药瓶也无能为力,唯有右手可以拿筷吃饭夹菜。 同事的央求不无道理。因为这类病人多患有“三高”,尤其是老年人,照顾不好,稍不小心,容易再次发病,那就生命堪忧了。老年人夜间解手的频率比年轻人高得多,“三高”老人容易突发脑溢血,昏厥摔倒,身边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呼叫抢救,很容易出危险。 同事说她妈给她爸洗漱、穿衣、做饭、帮忙解便都乐意做,就是不愿意晚上和父亲同床而眠,这恰恰是她最担心的事,就怕父亲突发脑溢血,人鬼不知,便去了天堂。这类痛例并不鲜见。 千思万想,我实在找不出伯母不与伯父同床而眠的理由。老夫妻俩相濡以沫、牵手并肩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儿孙满堂,生活幸福。有两句俗话对于世态的炎凉与亲情的窘迫描述得非常精准,一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二是“孝顺的儿女不如忤孽夫妻”,这两句话的智慧和深刻之处在于,不是儿女不孝,而是儿女们大了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都有自己的孩子要抚养教育,很难长年累月地守候在病榻之前,照顾父母的时间自然就少多了。上溯而言,父母们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是个无奈而又不幸的定律。夫妻间则迥然不同,从青春灿烂到白发暮年,长相厮守,从生活、感情、时间上来说都是零距离,互相扶持照顾就方便容易得多了,哪怕是曾经吵过甚至打过,但毕竟一起走过,走进了夕阳黄昏,一起留在了缘份的天空。一同走过漫长的人生不易,在最后的岁月,最危险的时刻,又最无助的时候,相依相守,互相扶持更不容易! 同床而眠,温暖那最后的光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