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93|评论: 1

[发现新旅游手机报] 发现新旅游2月24日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巴蜀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的天府之国里,汇聚着无数张值得川人骄傲,值得世界瞩目的文化名片。本期《发现新旅游》,邀你一同走访四川老作坊!

2月24日 星期五 (NO.1026)
农历正月廿八
>>成都实时天气查询:
http://www.shuadu.cn/t?i=tq

发现新旅游 用手指触动世界
----
点击彩信,即刻进入本期精彩之旅!

【我要过周末】

本期封面:历史一瞬间,现实百余年,四川老作坊的前世今生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老作坊,感受智慧与文明相结合的艺术精品,细味其中点滴。

●水井坊:白酒何时有?
----
>刨根问酒:早就不止一次从武侠小说里,以及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其中的万丈豪情令人敬畏。然而从东汉末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北宋时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无论是名载史册的英雄,还是万古流芳的文豪他们所喝的其实都不是白酒,而是米酒类的粮食酒。

>始出元朝:一直到了北宋,历史上并没有白酒,那么白酒到底何时有?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道,“烧酒非古法也,至元时始创之”,这里的烧酒即是白酒,也就明白为何时至今日还有人管“白酒”叫“烧酒”了。可见,历史上的白酒最早出自于元朝时期。

>寻访鼻祖:白酒始出元朝,循着这一线索,终于,人们在1998年8月的一天发现了白酒的源头--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经考察,它上起元末明初,历经明清,下至当今,呈“前店后坊”布局,延续五、六百年从未间断生产,有力地佐证了李时珍的观点。


>大特写: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即水井坊,它被考古界、史学界、白酒界专家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酒坊”、“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中国白酒行业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白酒第一坊”。由于它填补了我国酒坊遗址专题考古的空白,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图为水井坊遗址复原模型。

●文殊坊:蜀绣言古都!
----
>完美结合:除去水井坊这个成都人引以为豪的“白酒文化基地”,成都的文殊坊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作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片区”和“六大休闲旅游商业区”之一,文殊坊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真实再现了川西特色街院建筑,“禅道”与“商道”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成都缩影:万福桥头的麻婆豆腐、簸箕街的吴豆花、北门城门洞的师友面、北大街的郭汤圆、忠烈祠的珍珠丸子、鼓楼洞的烧鸭子…即便是一个老成都,也很难再找到这些地道的成都美味,竹乐、蜀绣等成都传统手工艺和民间文化在成都更是难见踪影。这些曾经代表老成都生活方式的传统元素,都在文殊坊里得到了重现。

>蜀中作绣:在古代文字当中,“蜀”即“蚕”意,川西平原因盛产蚕,故名“蜀国”。据文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蜀中就有了蜀绣,它作为“蜀中之宝”如今名扬海内外。从2007年端出10米长、5.5米宽的巨幅蜀绣《都市禅林》开始,文殊坊一度跃身为“蜀绣文化基地”,想一睹蜀绣的真正魅力,文殊坊是你不二的选择。

●富世盐井:盐恩泽万代!
----
>盐过留宗:由于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结构,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素有“盐都”之称。据史料记载,盐起源于黄帝时期,相传当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夙沙因此被后世尊崇为“盐宗”。

>富世盐井:今中国人食用之盐,沿海多用海盐,西北多用池盐,西南多用井盐。井盐之中,自贡盐最好。位于今四川省自贡富顺县城内的富世盐井是自贡的第一口盐井,它出现于东汉章帝年间,原名“富义盐井”,北周初期,由于“出盐最大,人获厚利”,改名“富世井”,而北周武帝更因此以富世井为中心设置富顺县。

>盐出佳肴:伴随着盐业的迅猛发展,自贡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经济贸易中心,百里盐场,市井繁华,五湖四海的商人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汇聚于此,自贡盐帮菜脱颖而出,并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川菜名肴“水煮牛肉”,即是在自贡盐业生产中诞生的。

【野无遗闲】

记忆中,有残破的瓦砾,斑驳的墙壁。是不是有点怀念那些逝去的从前?想不想追忆那时的风情?本期“野无遗闲”让我们回到过去,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成都市内的老街,去看看那时的风景。

●最民族:水井街
----
如果你想回味成都八十年代的生活,可以去水井街。大名鼎鼎的水井坊遗址就在这条街上。老街的街道两旁,生长着槐树,槐树下便是一排排盖着青瓦的门板平房。小巷子里面,也坐落着许多川西民居风格的小院坝。水井坊的老屋,虽然已经十分破旧,但正是这种历史的沧桑感,才让它更具有了韵味。

>探寻地址:市内乘坐43、47、68路公交车在芷泉街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最古老:龙王庙正街
----
龙王庙正街,历经岁月的流失,城市的变迁,现在仅存有不长的一段“老街”。这段老街上的老建筑是一字摆开的门面商铺,还有几个深宅大院,院内赫然在目的是历经半个世纪的各种搭建和生活设施。居住在院里的多为来蓉打工一族,原住在这里的居民几乎都搬走了。

>探寻地址:市内乘坐6、10、55路公交车在红星路四段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最原始:东顺城南街
----
在人来人往的春熙路不远处,有一条“东顺城南街”,老成都们叫它“南顺城街”。这里有微斜的竹椅,镂空的暗红窗棂,砖红色的店铺板子,随风飘荡的面铺幌子…在东顺城南街深处,86号是一个大院,里面有砖红色的窗棂,还有院内的一口老水井。

>探寻地址:市内乘坐4、58、81、301路公交车在东风大桥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最丰富:西珠市街
----
西珠市街最初是叫猪市,著名作家巴金祖父李浣云,出资在此修了不少独院。西珠市街有一个刘存厚公馆,刘存厚为清代末举人,曾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早年追随吴佩孚,为虎作伥,弄得民不聊生。

>探寻地址:市内乘坐1、64、80、106路在北大街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四川移动 四川手机报主办
主编:乔根然Qly
编辑:思雨Alisa
美编:江兰Jalyn

【订阅方式】

手机微媒体,最炫最有范,感谢您订阅《发现新旅游》。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可将这种先进快捷的阅读方式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四川移动用户发短信AG或917到10658678即可订。您也可以通过转发本条彩信与亲朋共享。

发现新旅游 用手指触动世界
24小时值班电话:18780112615
----
温馨提示:
>>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www.shuadu.cn 登录“发现新旅游”官网。
>>《发现新旅游》新浪微博现已开通,点击进入http://weibo.com/fxxlv 关注“发现新旅游”,无限精彩即将汹涌而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3-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什么地方玩的都比较带劲,旅游就是为的放松的,在途家网上预订的民宿也可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请。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