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03|评论: 1

[文朋诗友] 开卷有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5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孟子》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①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①也。孩提之童②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第15章)

试译
  孟子说:“人(赋有的)不必经过习就能做到的本事(素质、能力),是(人特有的)良能;不必经过思就能确知(做出正确判断)的本事(素质、能力),是(人特有的)良知。婴幼儿没有不亲爱(亲近、爱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至亲的,稍稍长大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至亲之人,这就是(最基本、最初步的)仁(德);尊敬兄长之辈,这就是(基本、最起码)的义(德)。(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义为代表的良知良能)是天下人所共有的禀赋本能

读后
   有人说,孟子并无“人性本善”的论断。这一章正好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的证明(之一)。人人皆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即践行仁义的能力——本能换一种说法,岂非就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本章孟子从“亲亲”“敬长”这两个基本的视角谈论,并直指“这一儒家思想之核孟子认为,“亲亲”“敬长”这种仁”“义能力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生存本能即道德文化本能),人人达之天下生而具备此类潜质、潜能。正是有了这一向善(上达)的潜力,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理由呢?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告子下》)怎么成为尧舜,就是象尧舜学习,穿着尧舜那样的服饰,说尧舜所常说的言辞,最要紧的是象尧舜那样去行动(行为举止——为人处事),其实就是学习尧舜的为人之道,核心的或基本的则是“孝弟之道”即仁道之核心——仁道之最起码的表现、表达。
孟子还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任何个体如果没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仁、义、礼、智的开端、萌芽),那么这一个体就“非人”——不是人或根本没资格做人而只能(配)与禽兽为伍。
这是孟子著名的“四端”“四心”“四德”说,也是对良知良能这一人性内在的“本善”(本然之善)的最好注脚。任何一个心智大致健全的人,都有此素质。然而“端”何解?愚以为解为“开端”“萌芽”“潜能”“潜质”便很好。恻隐、善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孟子认为就是“仁”“义”“礼”“智”这四大主德的“端”(根芽——潜质)。
人性之发育,是从“有”到“有”,就是从微小的微不足道的“有”成长为惊天地、泣鬼神之大“有”的过程。
孟子又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人和禽兽的差别,其实也没有多少,就那么几丁点儿。正好可以参照下一章,孟子说“舜…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圣人大舜和深山中的野人(未经开化的野蛮人)的差别也没多少,就那么一丁点吧。这“几丁点”或“一丁点”,却具有点石成金的神效,是钻头上那块金刚石——钻头之成为钻头的关键。人与禽兽之别,就在这“几丁点”“一丁点”之有无,有则为人,无则为禽兽。舜与野人的区别,则不在有无,而在是否“觉悟”,人的理性能力(开掘、开发、发挥),于是闪亮登场。圣人(君子之极品)就是仁德大智慧从基本的初步的“有”(良知良能即仁义礼智“四端”)历经系统、悉心开发,而心性(人格)得到全面开发、健康发育、充分滋长至圆融境的出类拔萃者。
   注解:
① 良能、良知:赵岐《注》云:"良,甚也。"则"良能""良知"当译为"所最能的、所最知的"。朱熹《集注》云:"良者,本然之善也。"则"良能"可译为"本能"。此孟子哲学术语,不译为妥。
② 孩提之童:孩,小儿笑也。赵岐《注》云:"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其它参考译文:
   之一:孟子说:"人不待学习便能做到的,这是良能;不待思考便会知道的,这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儿没有不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恭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恭敬兄长是义,这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可以通行于天下。"(杨伯峻)
  之二: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的父母;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长。爱父母是仁,敬兄长是义,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义可以通行天下。”(朱子律)
  之三:孟子说:“人们没有经过学习就会的,是人的良能。不经过考虑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二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喜爱父母的,等到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近亲人,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尊敬兄长,就是最佳行为方式;这没有别的原因,表达出来是天下人共同的方法。”(摘自网络东方所傅永吉博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6 08:39
人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孟子》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①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①也。孩提之童②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第15章)试译:  孟子说:“人(赋有的)不必经过学习就能做到的本事(素质、能力),是(人特有的)良能;不必经过思虑就能确知(做出正确判断)的本事(素质、能力),是(人特有的)良知。婴幼儿没有不亲爱(亲近、爱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至亲的,稍稍长大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至亲之人,这就是(最基本、最初步的)仁(德);尊敬兄长之辈,这就是(最基本、最起码)的义(德)。(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义为代表的良知良能)是天下人所共有的禀赋(本能)”读后: 有人说,孟子并无“人性本善”的论断。这一章正好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的证明(之一)。人人皆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即践行仁义的能力——本能,换一种说法,岂非就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本章孟子从“亲亲”“敬长”这两个基本的视角谈论,并直指“仁”与“义”这一儒家思想之核。孟子认为,“亲亲”“敬长”这种“仁”“义”能力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生存本能即道德文化本能),人人(达之天下)皆生而具备此类潜质、潜能。正是有了这一向善(上达)的潜力,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理由呢?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告子下》)怎么成为尧舜,就是象尧舜学习,穿着尧舜那样的服饰,说尧舜所常说的言辞,最要紧的是象尧舜那样去行动(行为举止——为人处事),其实就是学习尧舜的做人(为人)之道,核心的或基本的则是“孝弟之道”即仁道之核心——或仁道之最起码的表现、表达。孟子还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任何个体如果没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仁、义、礼、智的开端、萌芽),那么这一个体就“非人”——不是人或根本没资格做人而只能(配)与禽兽为伍。这是孟子著名的“四端”“四心”“四德”说,也是对良知良能这一人性内在的“本善”(本然之善)的最好注脚。任何一个心智大致健全的人,都有此素质。然而“端”何解?愚以为解为“开端”“萌芽”“潜能”“潜质”便很好。恻隐、善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孟子认为就是“仁”“义”“礼”“智”这四大主德的“端”(根芽——潜质)。人性之发育,是从“有”到“有”,就是从微小的微不足道的“有”成长为惊天地、泣鬼神之大“有”的过程。孟子又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人和禽兽的差别,其实也没有多少,就那么几丁点儿。正好可以参照下一章,孟子说“舜…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圣人大舜和深山中的野人(未经开化的野蛮人)的差别也没多少,就那么一丁点吧。这“几丁点”或“一丁点”,却具有点石成金的神效,是钻头上那块金刚石——钻头之成为钻头的关键。人与禽兽之别,就在这“几丁点”“一丁点”之有无,有则为人,无则为禽兽。舜与野人的区别,则不在有无,而在是否“觉悟”,人的理性能力(开掘、开发、发挥),于是闪亮登场。圣人(君子之极品)就是仁德大智慧从基本的初步的“有”(良知良能即仁义礼智“四端”)历经系统、悉心开发,而心性(人格)得到全面开发、健康发育、充分滋长至圆融境的出类拔萃者。 注解:① 良能、良知:赵岐《注》云:"良,甚也。"则"良能""良知"当译为"所最能的、所最知的"。朱熹《集注》云:"良者,本然之善也。"则"良能"可译为"本能"。此孟子哲学术语,不译为妥。② 孩提之童:孩,小儿笑也。赵岐《注》云:"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其它参考译文: 之一:孟子说:"人不待学习便能做到的,这是良能;不待思考便会知道的,这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儿没有不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恭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恭敬兄长是义,这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可以通行于天下。"(杨伯峻)  之二: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的父母;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长。爱父母是仁,敬兄长是义,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义可以通行天下。”(朱子律)  之三:孟子说:“人们没有经过学习就会的,是人的良能。不经过考虑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二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喜爱父母的,等到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近亲人,就是建立人与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