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乡友茶话,聊到西充地方特产,聊到狮子糕,朋友很有一番见地,现摘录几句掷地于此,供有识之士商榷。 西充狮子糕历史悠久,创制于清末。采用西充独有的“白沙糯米”,辅以鲜花醇蜜、米质甜饴、川蔗绵糖、脱皮芝麻、小磨香油、鲜鸡蛋蛋青等为原料,集历代名师之传统工艺,屡经改良,精工制作而成。味道甜美,集香、甜、酥、脆于一体,油而不腻,嚼蜜不粘,其味可与被称为“西湖佳点”的西湖狮子糕媲美。 据说西充青狮人何孬娃家境贫寒,为偷吃本族长黄瓜解饥,严遭毒打后逃出家门,流浪到杭州西湖,饿昏倒在“寿春坊”门前,掌柜斯力视之,与食救醒,何谢斯救命之恩,以身报效。斯正缺劳力,留为杂事,持奉家人。何手足勤快,为人灵巧,斯收之为徒,何以工钱报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间磨粉。孬娃出身贫穷,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劳皆有,技艺在心。 光绪己酉年端午节,斯家午夜饮酒,食酒过多,醉倒在床,因天热午夜糕房起火,“寿春坊”被焚为灰烬。斯力痛哭终日,过度悲伤,不久离世,“寿春坊”从此而绝。何痛拜离师,回家在象溪河边姐家栖身,借姐家房半间,银子四两买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细粉制成"寿春糕"。是夜梦中,从师生涯历历在目,师父救命之恩,授艺之情在脑海中一出现,师、师、师、斯、斯、斯,家乡也师,其糕称之为王,何王也?取人王将要犯上,怎敢?鲁中王乃狮子也。师、斯、狮三字同音巧到极点,取此糕为狮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黄,如同金狮之毛,就取名狮子糕好了。何大笑而醒。其妻问何故而笑,何将梦事说与妻,妻说莫不是师父要我们不忘其恩。师父姓斯,家乡也狮,取名狮子糕既是纪师又怀师恩,更忆家乡,三狮结为一体,真乃是狮缘也,全家人十分乐意。故狮子糕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初问世。县人食之赞不绝口,过往商客四海扬名。 光绪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已有结余,与妻商量,移房四桂房街,“狮子糕”食客更旺。 光绪二十八年孟冬何长眠离世,其子何继父之业,深研细作,取衙门口外井水烧开冷沉浸洗糕米,打硬其味道更美,直至民国年间继师生意兴隆。 民国后期,也有稻香斋、桂香斋等坊继作此糕。何便关门停业,其后以胥锦常为代表的作坊为胜。 现代则由西充县糖果厂生产,曾多次获奖,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 如今,狮子糕作坊加工,各自为政,没有与时俱进,糖分和脂肪含量过高,味道比之传统已有退步。正规的红旗连锁、大润发、永辉超市都嫌其包装简陋,没有档次,没有小包装,抽真空,保质期短只有3到6个月,不适合新疆、西藏等远途销售,加之对外宣传不够,外地不好卖等不愿进货,远远不如人家的榨菜、桂花糕、桃片糕走向全国、世界的辉煌了…… 当务之急,是整合资源,引进大企业研究改进技术,正规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产业,做大市场,作为西充旅游一揽子计划里的重要土特产之一,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发展。 建议当下搞好营销,宣传,借力红旗连锁等销售网络,弄一个高端的智库团队挖掘拓展西充传统美食文化,形成一股子气势,不搞一花独放,要与苕文化、忠义文化、诗词文化等等一起,放进西充生态经济、现代农业公园的大循环里去谋划。 具体咋搞,这里抛砖引玉,请大家鼓与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