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某晚,我承火车从成都返西昌,在车上我睡下铺,中铺是一位年过20的青年,言谈中得知他是刚毕业的高校学生。我问:“你是那个学校毕业?”“++理工大学”。“本科生吧?”“是的”。“什么专业?"。“石油地质勘探.""找到工作了吗?”“工作好找,什么河南油田、塔里木油田,都需要人。”“待遇如何?”“试用期工资上万,转正后,会更高。”“好啊,能为祖国献石油,于公于私都好。”“可是,家长不同意,要我回凉山。”老九县有什么好,你家在什么县?“”在++县。“”你们县是老凉山海拔最高的县之一。””没法,父母不同意到外地工作,也不回本县,已安排带海拔较低的邻县工作。”“能行吗?“”父母已给+县组织部门联系好了,回到县上休息两天就去报到。先到基层锻炼一年,再回县上工作。这虽比油田工资低,但工作轻松,有奔头。我考虑再三,还是服从父母的安排,退回了学校的推荐。“
看来,这位有背景民族学生不愁工作,不愁前程。可那些生在凉山,大字不识的农牧民的子弟有这样好的前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