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22|评论: 5

“和鸣小学毕业照”背后的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炜

去年4月4日清明节,卧龙陈氏宗祠内,七百多族人依例聚集一堂,用传统的仪式祭祀祖先,重温家训,表彰孝子贤孙,向考入大学本科陈氏学子发放“和鸣成才奖”。会上,族人陈心志说他有一张陈家过去照片要捐赠给祠堂,当他小心翼翼打开一层层报纸的包裹时,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呈现在大家面前,立刻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大家争相传阅,群情鼎沸,整个家族都充满了自豪之情。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1年秋季(前身为陈氏和鸣小学),为卧龙中心学校高级第一班毕业照,照片有师生、学校董事会成员、乡绅和小孩共计四十人,照片上印有陈思华(壁先 )首题记,陈怀珍(陈心志祖父)又于1945年将照片精心粘贴于帛纸上,并且手书题跋。原件宽27厘米X高11·5厘米,经陈瑞生先生精心扫描后,我将扫描件传与胡立嘉先生,请他的帮助辨字断句,胡先生很快将首题记和手书题跋文字整理出来,微信传给了我。
     老照片事隔七十五年后的重现,让陈氏长辈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陈氏家族耕读传家、开设私塾、兴办新式小学并最终转入公办学校的事迹鲜活和丰满起来,为邛崃教育史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通过对族中长辈、照片中主要人物后人的大量调查走访,结合新、旧《陈氏族谱》和相关史料的查阅,“和鸣小学毕业照”背后的故事更令人感动不已。
卧龙陈氏家族为明末始祖陈奇风(字和鸣)“率家宦籍入川”,后人繁衍发展起来后主要分布在今邛崃市卧龙镇、蒲江复兴乡等地,陈氏祖先历代耕读传家,苦心经营,终于使家族成了一方旺族。在抗战期间,面对社会动荡,陈氏家族对教育的坚持与投入也并没有中断。据和鸣小学毕业的陈先忠、陈先喆(作者父亲)记述,1936年,族人鉴于西学东渐、原以科举为目标的私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官学未办,陈氏族人便在卧龙场街中段陈氏宗祠内开办了和鸣初级小学,1939清明会上,又商议筹资自主创办完全小学。乡坤陈用中(清末拔贡、民国四川省咨议局议员),尚在抗日战场的国民革命军36集团军第47军104师少将旅长、李家钰将军女婿陈肇鉴诸公每年捐助黄谷40石为资,不足部分从祠堂公田中提取补充。由陈思华(生于1900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校,曾任西昌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官声清正)任小学董事长。陈士珩任校长,陈怀珍任教导主任,教师有陈明星、李炳荣、李炳生和陈肇俊、陈肇敏两姐妹,师资配备在当时条件下是比较强的。和鸣小学择优招收陈姓子弟和当地外姓子弟入学,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全部免费就读。1939年秋即开学,三年后转入公办。
       和鸣小学及后来卧龙中心学校开办的学科有语文、算术、地理、历史、自然、公民。学科开设颇得风气之先。在教育观念上一以贯之“忠、孝、严”三个字。
       “忠”在当时主要内容体现就是抗日救国,在每周周会上学校组织宣传抗战形势及抗日精神,陈思华亲自教师生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抗日救亡歌曲,讲述国仇家恨,学校还组织学生步行到桑园参观机场,听机场人员讲解,全校师生抗日救国激情高涨,师生们自编自演抗日剧目到各处义演。当时青年教师李炳荣深爱影响,毅然投笔从戎,走上战场。去年4月21日,我和摄影师张超云等来到茶园乡凤仪村,拍摄和采访了李炳荣老战士,李炳荣虽已96岁高龄,但还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军人精神犹存,多年来他每天都是一边做事,一边听抗日歌曲。李炳荣祖上为清代武进士,他的姐姐嫁入陈家,为陈用中之孙陈栋材妻,李炳荣1940年在卧龙和鸣小学教书,战火炮声让他热血沸腾,无法安下心来执教,1941年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七十二军军部通信兵营服役直至日军战败投降,为了不打内战,他就解甲归田了。2015年李炳荣获得国家颁发的抗战七十周年纪念勋章。我把老照片给李炳荣看时,他说他当年已经到部队了,所以不在照片中,但他很快就指认出了照片中后排右起第三人为在校教书的弟弟李炳生,李炳生后来读了革大,分配在贵州工作,业余时间喜欢书画,陈家亲戚收藏有他多幅作品,五年前李炳生因病去世。
“孝”的教育和体现是和鸣小学又一大特点,作为族立学校,新生入学或每期开学,学生均要在正殿内祖宗灵牌前行叩拜礼,正殿也用作学校礼堂,在每年清明会上,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讲述祖先事迹,阐释“重王章、力耕作、勤诵读、尚节俭、专本业、戒酗酒、戒淫乱”的具体家规,学校也在这一天组织学生到陈大坟园祭祖扫墓、踏春郊游。平时族中对不孝子孙的家法处置也在祠堂中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孝”的种子悄然落地生根。
       “严”就是要求学生品学兼优。如有违反家训校规言行,老师会给予十分严厉批评教育,对学业也抓得很紧,每周都有一个周试,周试成绩出来,星期六便组织评讲“兑现”,所谓“兑现”,就是以60分为及格线,对优秀者予以表扬,不及格者,差一分用板子打一板子手掌心,打来凑够60分,打板子执行者一般是陈怀珍或陈明星,下手毫不留情,“数量够、成色足”。用现代的标准来看,这种体罚学生行为是必须禁止的,但当时确为教育中普遍认可和采用的方式,“黄荆条儿出好人”是当时人们的信条。
    陈思华是周英内弟,陈思华1941年也在周英的云吟女子初级中学任教务长,故我推测周英很可能出现在照片中,疑为二排第九人,穿深色长衫,戴圆眼镜者;去年4月20日,我请李旭葵老师帮助,他向我提供了一张周英年青时照片,我在电脑上放大对比,五官脸型有很大相似度,但因年龄跨度过大,还是不敢冒然定论。今年5月6日,我从李旭葵老师处得知周英之孙周佐熙地址,立即登门拜访,周佐熙热情接待了我这位不速之客,反复观看了之后,确认就是周英。周佐熙随后向我提供了周英一些珍贵的资料,其中有一张周英与陈氏(陈思华之姐)及其子征言合影照,保存得很好,殊为珍贵。  周英曾参加早期同盟会反清活动,先后任邛州联合县立中学教员、县教育局长。1930年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自己倾尽家产创办云吟女子初级中学,一生从事教育,桃李满天下。他对陈思华创办和鸣小学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
     逝水流光,一些人与事渐行渐远而变得模糊,照片中除了十几个主要的人物外,许多人已经无法考证和指认了,但观照片中无论是学生、教师、乡绅,即便是幼儿,他们个个都是身姿挺拔,正气凛然,充满向上和希望力量,所有人的理想业已突破了“振兴家声、光耀门楣”的局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担当,让人深刻难忘。和鸣小学及转办后的卧龙中心小学如流星划过天际,闪耀出一道光芒,先贤们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更把家国情怀的薪火传承了下来。手捧这张薄薄的老照片,我真切感知到了先贤们沉甸甸的的梦想与光荣。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人生开始、那个叫的的地方。无论世道变迁、沧海桑田,敬天法祖重社稷训言已深植于我们的骨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5-9 18:56
和鸣小学后改为卧龙心小学高级第一班毕业照
IMG_0770.JPG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5-9 18:59
采访李炳荣老战士         张超云摄
IMG_0781.JPG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5-9 19:00
周英、陈氏与子征言合影       周佐熙提供
IMG_0766.JPG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5-9 19:10

              陈思华于照片首题记
  
         此照吾乡卧龙中心学校高级第一班,于辛巳七月毕业时所摄者也。中心校盖由和鸣小学校董会,议谋另建中学,呈交政府改组而成。照上诸生曾肄业和小。高级两期者当兹毕业。偶题记之。噫!吾有自贡之役矣,中学之成,则有仰望于今日同座诸公者。思华陈璧先谨识  。(“陈”印)
   
      (考:辛巳七月当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8—9月。)

         
      陈怀珍附纸于照片手书题跋

       吾乡中心校,即族立和小之化身也。和小又胡为乎高蝉退哉?盖欲另谋发展也。予助教和小者期年,讲贯中心校者半载。虽不克与诸生同终始,然授憑之日,予亦幸而参与其间。对于第一班生徒,亦可谓视其生,视其长,视其成立分合。校方印赠此影,论其终,视为中心校生徒观之,可已(以)溯其始;视为和小生徒观之,又何尝不可哉!     胜利年怀珍题(“陈怀珍印”)
   
       (考:款署胜利年,当为1945年9--12月。“8·15”以后方可作胜利年。)


                (胡立嘉先生断句考识)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5-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珍贵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