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大举开铡江苏、贵州两省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除责令限期整改,还处分71名相关人员。财政部处分时机分外敏感,新华社分析,借此释放出2018年官方将大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信号。
经济工作会议下达今后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后,财政部对外大动作释放重要信号,兴业研究城投行业分析师程谦指出,是对地方敲警钟,藉以遏制地方举债投资的冲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城投债的系统性风险。
经济观察网报导,大陆财政部公布,2015-2016年,江苏常州市金坛区,南通市通州区、淮安市淮阴区等15个县市共32个专案,涉及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通过信托或资产管理计画等方式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其中,江苏有五人被开除、二人被撤职、50人受到降级或记过。
贵州的镇远县和凯里市、铜仁市碧江区、遵义市汇川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等因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问题被点名,14人被惩处。
地方债务风险有多严重?澎湃新闻报导,今年融资平台有息债务增速大约在15%左右,比财政整体收入的增速要高。
最需要提防的是,“城投债”保证还款濒临破局,而时间点很可能是在明年爆发。
城投债是指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
地方政府为了融资需求,往往承诺会“刚性兑付”做保证。
由于地方发债投资多偏向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回报率低,导致债务偿还能力更弱,最后压力必然中央概括承受。
第一财经报导,审计调查发现,大陆多省都是举债人民币百亿大户,例如浙江、四川、山东和河南等;还有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支付建设资金,而出现隐性债务的内蒙古、山东、湖南和河南等。
甚至在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龙江等爆发政府对社会资本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违法承诺。
财政部强调,将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三个层面下手,严管地方债务风险。
首先将进一步完善地方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地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