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岳县圆觉洞、茗山寺、卧佛院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处的摩崖石刻造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和损毁。在圆觉洞,部分石刻造像因风化等原因,已看不出面部原有的精美雕刻。在茗山寺,风口的两尊石刻造像历经千年风吹,全身留下了层层斑驳。 安岳县文物局副局长唐文军向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介绍,安岳石刻目前有900多处10万余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古多精美”,最近几十年,石刻风化加剧。“石刻的风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唐文军说,为此,文物管理部门只能想法,延缓石刻的风化。 唐文军介绍,针对安岳石刻的现状,资阳已启动安岳石刻的立法保护工作,目前正开展立法前期的调研等。“立法,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性利用安岳石刻。” “此外,我们还在今年重启了安岳石刻的申遗工作。”唐文军说,申遗也是保护安岳石刻的一种途径,安岳将力争在明年内挤入申遗的预备名录。 安岳县文物局局长刘毅还说,在保护安岳石刻方面,安岳今年专门成立了安岳石刻研究所,正在引进高层次的文保专业人才。“人才能为安岳石刻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比如,我们去年引进的一个考古专业研究生,目前已新发现安岳石刻相关的铭文和游记上百处,这对研究安岳石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