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小学同学的微信,说我们的蔚老师今年六月份去世了,瞬间空气便凝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描述我当时的心情,就是一种莫名的痛在心中蔓延。。。。。。 我今年四十有余,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我上小学时是八十年代初,而我的启蒙老师就是蔚老师,听说她是一名知青,不知道什么原因嫁给当地人落户在我们这里了。当时她五十多岁,教我们到五年级就退休了,我们也就是她最后教的一届学生。对于三十多年前的事情,许多已经模糊了,但我清晰的记得我的启蒙老师当时的样貌:中等个子,花白的齐耳短发,一副黑色边框的老花镜优雅的跨在鼻粱上,说话的声音特温柔,当时的我就一个念头:我喜欢她,我长大了也想做她那样的人。长大后才明白,那叫知性和优雅。
八十年代的农村不像现在,有什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我们的老师是全科老师,每天七节课全是蔚老师一个人给我们上,她上课特别有趣,她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我从未听过的故事也是她给我们讲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上地理课,讲到北京,高等学府北大,清华就在那里,还有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小小的我觉得那是多么神圣的地方,长大后一定去看看,后来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出去旅游的地方就是去了北京,观看了升国旗,在北大清华门口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虽然这辈子我没考进去,至少我在小小年纪便知道了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所在。她让我有了梦想,让我有了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的欲望,而那时老师鼓励的话语是:你们要努力学习,有了知识便能走遍天下。也许老师她并不知道,她这些话对于一个农村孩子当时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算是影响了我的一生,以致于后来我把这些话转述给了我的孩子。
她很慈祥,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更没有体罚过任何学生,有时候看着隔壁班的老师把学生弄来站在教室门口,并拿着教棍张牙舞爪训斥的时候,当时心里有多么的窃喜,幸好我的老师不是这样的,她在讲课的时候看同学们泛困的话,会给我们讲个故事或者笑话来提提神,那 是全班是最安静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最幸福的时候,也就把我们这帮孩子惯坏了,会在上课期间突然提要求,让老师讲个故事,而老师也会满足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我就在想,她就是个故事大王,她的故事怎么就这么多呢?怎么总也讲不完呢?后来到了三四年级后,老师会把她订阅的唯一的杂志——《故事会》拿到班上来我们传阅,我终于明白了。不光是学习,在生活上,她也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那时候农村条件差,一部分孩子夏天都是光着脚上下学的,那还凑合,可是冬天都是母亲纳的千层底的布鞋,一遇到下雨就不敢穿着上学,把鞋放在书包里,到学校的水井旁洗完脚以后再穿上踮着蹦着跑进教室,蔚老师会在下雨天提前烧好一大锅热水,放个大脚盆在旁边,等娃娃们都洗干干净净,暖暖和和的再上课,在夏天,老师会准备着一种叫十滴水的解暑药在教室,现在的孩子们听都没听过这种药名吧?反正我喝过,有点薄荷的味道。孩子们淘啊,动不动就弄个口子,这儿弄流血了那儿弄个包啥的,老师的宿舍还有紫药水,尽管脸上或手上抹得跟唱戏的似的,但孩子们心里很暖,家长心更暖。这哪是像妈妈,她就是妈妈,甚至超过妈妈。长大后的我明白:这叫做善良。
这些年一直为工作生活忙忙碌碌,总想抽个时间去看看她老人家,前年听同学说她就住在平昌她儿子家,一直商量着去看看,可没有电话也联系不上,就说等等找机会打听打听,哪知道这一等就等来这样的消息,我心里这个内疚啊,如果当时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情去找肯定是能找到的,一天到晚忙忙忙,忙什么呢?留下终生遗憾,恨自己,怪自己,总算明白”珍惜眼前人“这句话是个什么意思了,今年老师应该是八十多近九十了,也算是寿终正寝,愿她在天堂一路走好!!!写不出妙笔生花的文字来礼赞您,我知道在我心里那不是敬畏,唯有怀念,如妈妈般的怀念!!!
|